欢迎您来到辽宁人才派遣网,在这里为您提供最一流的人力资源服务!

张丽俊丨先管理情绪,再处理问题

导语:为什么要先管理情绪,再处理问题?又该如何做?今天,与你一起探讨。



在工作和生活中,很多人容易情绪化,然后行为失控。在冲动之下,做出错误的决策。事后,又后悔不迭。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情绪化?其实我们情绪化的症结不在于情绪,而在于思考方式。


比如,你是一个管理者,你发现你安排的工作,下属没有去做。


很可能是他忘了这件事,但是你没有思考怎么去解决当下的问题,怎么去优化流程。而是在过度联想,产生“他没把我放在眼里”的想法,这时,事态就会升级。


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情绪化思考,会源源不断地制造愤怒。


那么该怎么办呢?核心就是把情绪关在笼子里,先管理情绪,再处理问题。


张丽俊丨先管理情绪,再处理问题

先管理情绪


首先,你自己不能当一个情绪化的人,你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1.放下对错


很多人在遇到意外或者突发状况,出于惯性,或者出于自我防卫,他首先做的就是分清楚谁对谁错,然后问:“这是谁的责任?”


“你怎么这么笨,连这点事情都做不好?”


“还能不能干?不能干滚蛋!”


他发脾气,骂下属,甚至对员工进行人身攻击。


但发脾气,指责他人没有用。不仅当前的问题没有解决,反而制造了一大堆新的问题。


所以管理者首先要放下对错,放下已经发生的事情,不要去追究责任,而是要回归理性。


你是团队负责人,就是要对错误负责。因此,你要扛住责任,然后思考:“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下一步该怎么做?如何去补救?未来,又该如何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


2.表达需求


出现问题后,你在和他人沟通时,也不能采取暴力沟通。当你采取发脾气的方式,下属就会产生对抗的情绪。

 

在管理学上,有一个肥皂水效应。说的是人与人在沟通的时候,应该先表示认可,再提不同的看法。

 

所以表达是一种能力,你不要传达自己的情绪,而是倾听他人的意见后,再让他人知道你的诉求。


所以你要告诉他们,需要每一个人做什么,你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结果。


当你聚焦在事情上,正向表达,其实会更有助于解决问题。


3.情绪核验


当事情处理好后,你一定要进行情绪核验。简单来说,就是要复盘。你要找到险些让你情绪爆发的原因,并且寻求解决方案。


想一想:


我是因为什么而想发脾气?在整个过程中,我有怎样不好的感受?


如果你是因为过度防卫想发脾气,那么你就要自我反省,并且想办法控制。这样才能做到内核稳定。


如果是别人的问题,那么你在事情解决以后,在你的状态稳定以后,要和对方“核对情绪”,进行双向沟通。


发生的具体事件就是活生生的案例,和他进行就事论事的探讨,然后对他们提出你的标准和诉求。


如果对方是职场中的“成年人”,你心平气和地和对方沟通,你也是真心为他好,他能感受到你对他的真心,这时候他就能消化自己的情绪,他不会反感你,而是能做到尊重你。


而且,当你们建立了同一套标准,达成了共识,下次就能避免同样的问题的发生。


张丽俊丨先管理情绪,再处理问题

再处理问题


爱因斯坦说:你不能用创造问题的思维来解决问题。


什么意思呢?


就是遇到问题先想如何解决它,而不是一直沉浸在这个问题里无法自拔,爆发自己的主观情绪,我们应该先去解决它。


核心就是要处理好问题。具体该怎么做?


第一个,接近问题。


要解决问题,首先要去接近问题。


这些年,我越来越认识到,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不是取决于方法,而是取决于人。


什么意思呢?


就是问题能不能得到解决,很大程度上看的就是你有没有态度,能不能扛事。


企业家冯仑以前讲过一个例子:


他们曾经要在海南办一张执照。当时拿执照非常困难。而且临近过年了,都觉得年前可能拿不到,要耽误事。


这时候有一位下属跟他说:“冯哥,这事你不用管了,我去办。”


其实他谁也不认识,最后想到了一个办法,跑去给打字员买吃的,陪打字员聊天,然后这个打字员给他帮忙,又找到了其他人,最后真的在年前把执照拿了回来。


你看,遇到一个问题,如果你绕着问题走,是不可能有解决办法的。


你有态度,能扛事,去靠近问题,才有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第二个,找到问题的根源。


要彻底解决问题,还要去找到问题的根源。


有时候,我们总是做一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事,原因就是我们只是在解决表面的问题。


核心就是要深度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

 

该如何训练深度思考的能力呢?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认为,任何一个问题都可以让我们无限地探究下去,从而帮我们形成长期的、一贯的思考路径。


所以,深度思考的关键就在于向自己发问,而且常常不是只问一个问题就结束了,而是持续地问下去。


遇到问题时,多问几个为什么,像剥洋葱一样层层剥下去,慢慢地,就能抵达本质。


很多时候,人和人之间,解决问题的能力差距,就在于你有没有多问一个“问题背后的问题”,你问到了第几层。


第三个,解决问题。


靠近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后,还需要解决问题。


该如何解决问题?


不要逃避,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核心就是死磕到底。


1.死磕困难


雷军就有死磕的精神。


他在做小米手机的时候,没硬件就去谈硬件,缺人就去找人,渠道不行就一个个死磕。


当时,更好的屏幕供应商是日本的夏普,但这种供应链,一开始根本不搭理雷军他们。


怎么办?见不到就想办法见。雷军各种托人找朋友引荐,后来对方终于同意让雷军去他们总部。


结果那时候,又正好赶上日本大地震,核电厂泄漏,整个日本都处在核辐射的威胁中。


雷军二话不说,带着几个人飞到了日本。就这样,他们一下子就打动了对方,搞定了夏普这条供应链。


雷军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困难就像一座大山挡在成功的路上。但你不能绕开它,也不能忽视它,而是华山一条路,必须死磕到底。


2.死磕质量


为什么很多人很聪明,但就是无法取得成就?就是因为他们缺乏较真的心态,虽然做了事,但质量太低。


但就像稻盛和夫先生说的,不要因为自己的工作已经完成了99%就觉得可以放松了,真正决定成败的,往往是那最后的1%。


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有“差不多”心态,凡事要做到更好。死磕质量,在每一个重要的环节里,都要做到101分。


死磕困难、死磕质量,把一件事情做到,才能处理好问题。


最后总结一下:


我们带着情绪的时候,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制造问题,放大问题。而是要先管理情绪,再处理问题。


(本文来源张丽俊,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返回上一页]
在线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