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辽宁人才派遣网,在这里为您提供最一流的人力资源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HR资讯-行业动态

扩面稳中有进 保障坚实有力

近年来,全国各级人社部门始终将工伤保险当作一项重要的民生事业来抓,积极探索,求真务实,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改革创新,各项工作成绩喜人,工伤保险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全国工伤保险工作座谈会上获悉,2016年,工伤保险扩面工作稳中求进,参保人数达到21889万人,比上年增加457万人,其中建筑施工企业参保1896万人,比上年增加612万人,增长47.7%,是近几年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并在一些关键方面取得突破;管理服务效能全面提升,宣传工作再创佳绩。

“同舟计划”给力参保人数再创新高

近年来,受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工伤保险参保扩面工作面临很大压力。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工伤保险覆盖范围仍在不断扩大。全国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在2014年突破2亿人,达到20639万人,2015年为21432万人,2016年为21889万人。

建筑业职工是工伤保险扩面的重要对象。2014年底,人社部、住建部等4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业工伤保险工作的意见》,提出建筑业职工特别是农民工按建设项目参保的新思路,明确规定建设项目不参保不予颁发施工许可证。2015年,人社部部署开展“同舟计划”——建筑业工伤保险专项扩面行动,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建筑业从业人员全部参加工伤保险。

2016年是深入推进建筑业工伤保险工作的关键一年。人社部相关数据显示,全国新开工建筑项目参保率达到97.1%,建筑业农民工工伤权益得到有力保障,为2017年全面实现建筑施工企业参加工伤保险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5年以来,我省把建筑业参保作为扩面工作新的增长点,列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河北省人社厅副厅长肖兰成说,“省人社厅等4部门每年联合下发推动建筑业参保的工作要点,每年组织一次集中调度,每季度对各市、县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一次通报,全省建筑业参保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建筑业参保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协调配合。据山东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山东省各级相关部门普遍建立了推进建筑业参保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推进工作的整体合力。“人社部门发挥牵头作用,凝聚各方力量;住建部门建立参保与安全施工挂钩机制;安监部门结合安全生产检查督促参保;总工会组织维护职工参保权益。”今年1-5月份,山东省新建项目和在建项目参保率均达到

四川省注重在协同推进的基础上加强督促检查。“人社部门牵头,住建、安监、总工会等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成联合督查组,分赴各地督导检查,并将检查情况通报全省。”四川省人社厅副厅长吴琦表示。

贵州省则通过信息技术助推建筑业工伤保险工作。目前,全省所有市州均使用了动态实名管理系统,可通过人脸、指纹、静脉等多种方式,实现农民工基础信息、考勤数据的自动获取和上传。

政策法规发力职工和企业获更多保障

近几年来,工伤保险法规政策不断完善细化,各地结合实际出台了很多配套政策措施,为工伤保险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为使工伤保险费率政策更加科学、合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015年,人社部与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调整工伤保险费率的通知》,明确将行业工伤风险类别划分为8类,在此基础上重新确定了基准费率标准,并且通过费率浮动的办法确定每个行业的费率档次。

新费率政策实施一年来,成效初显,为企业降低用人成本130多亿元。“我们运用大数据分析,测算每个行业和重点企业的工伤事故发生率、费率和支缴率。”肖兰成说。2016年,河北省在基金结余少的困难情况下,通过优选费率调整方案,实现了全省总体费率降低0.18%,为企业减负4亿元。

为规范工伤保险辅助器具配置管理,有效维护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20162月,人社部、民政部、卫计委联合发布了《工伤保险辅助器具管理办法》。

为更好地贯彻执行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20163月,人社部制定出台《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明确和细化了《工伤保险条例》执行过程中容易产生争论的条款。

近几年来,江苏省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的通知》《江苏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及《关于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等政策文件。“江苏省从完善政策着手,细化条款解释、统一判定原则、促进依法行政,形成了以‘一法一条例’为核心,以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为支持的工伤保险政策体系。”江苏省人社厅副厅长相伯伟表示。

“广东省参保单位工伤发生率从2008年的0.62%下降至2016年的0.37%,减少了工伤保险基金支出,保障了劳动者安全健康权益。”广东省人社厅副厅长左孟新说。

工伤预防取得积极成效,很重要的一点是持续加强工伤预防政策体系建设。今年新出台的《广东省工伤保险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对工伤预防费支出范围、使用主体、预算管理等进行了明确。

管理服务助力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务实创新提效能,优质服务保民生。各级工伤保险部门在推进工伤保险工作中积极探索,健全工作机制,优化管理服务,形成了管理信息化、服务人性化、合作机制化的管理服务模式。

河北省从2013年开始建设工伤保险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网上申报系统,参保单位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工伤事故报告、认定申请、鉴定申请、网上缴费、信息查询等业务,数据通过云端上传核心端,经办机构工作效率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说起工伤保险信息系统带来的好处,河北省人社厅工伤保险处副处长张慧如数家珍,“信息系统的使用给河北省的工伤保险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在工伤认定申请的环节即预先筛选具有康复价值的职工,优先完成工伤认定工作。”北京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简化工伤认定流程,能确保工伤职工尽早开始工伤康复,降低工伤致残率。”

在推进建筑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工作中,天津市实现了各项管理服务“一路绿灯”。简化流程,实现项目参保“一站式”办理;压缩工伤认定鉴定业务办理时限,将工伤认定时限由法定15日缩短至3日,将鉴定时限由法定60日缩短至30日以内;建立工伤农民工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待遇支付优先办理。

为彻底解决劳动能力鉴定工作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黑龙江省人社部门实行首问责任制、全程代理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做到不拖不压,及时受理。“劳动能力鉴定工作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群体,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改进服务措施,在办事上简便,在服务上下功夫。”黑龙江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同时,工伤保险宣传工作近年来连创佳绩。每年的集中宣传活动,各地都积极开展,创新宣传方式,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有机结合,着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格局,有效保障了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

[返回上一页]
在线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