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能竞技的路上找到自己
今年刚满22岁的黄晓呈出生于广东省揭阳市的一个农村家庭,父母开了一家制衣小作坊供他和两个姐姐读书,常常忙到晚上一两点。
作为家中的男孩,黄晓呈从小被寄予厚望,“要好好读书,将来考一个好大学”。不曾想,沉迷游戏让原本名列前茅的黄晓呈成绩一落千丈,中考考得一塌糊涂。“差一点的高中就差一点吧,没有更好的路。”黄晓呈心情沉重。
“要不去读技校吧”,当教师的小姨给了黄晓呈建议,这时正值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截止报名的最后上午。“技校生都是吃喝玩乐混日子”“技校生没前途”,亲朋好友们七嘴八舌,纷纷反对,黄晓呈沉默不语。
中午,父母一如往常,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一个人坐在早已习惯了的空空荡荡的饭桌上,黄晓呈内心又起了波澜,“学一门技术早点出来打工吧”“要早点让父母过上好一点的生活”“与其三年后做决定,不如现在决定”……就这样,黄晓呈匆匆地踏上了上技校学技能的路。
可是,有一年多的时间,黄晓呈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说自己读了技校,“技校生不如大学生”的观念深入人心,黄晓呈也感觉自己低人一等。
像是背了“耻辱柱”,一点一滴的小事他都认真做。刚入学时学的东西少、很基础,训练也只是做些小零件,枯燥、乏味,可黄晓呈却保持着积极热情,一有空就跑去看书,他又成了班里名列前茅的优等生。
“要改变,这个是最迫切的想法”,黄晓呈说,他迫切地要改变自身的不足、改变消沉的状态、改变家庭的境遇……
在竞技中发现自己、成为自己
黄晓呈最早接触比赛是在2015年考入数控集训队里。为了选拔好苗子备战世界技能大赛,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搭建了完善的技能集训梯队,建立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研的竞技机制。
酷热的车间,层层的考试选拔,每天训练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全年几乎无休,很多人坚持不下去,活泼好动的人更是耐不住性子。一年后,70多人的竞赛班最后只剩下了10个人。在进一步分配项目备战世赛时,黄晓呈因优异的成绩、技术能力和细心、沉稳的性格被教练们挑去了数控车项目。
数控车项目需要选手根据图纸要求,调整切削参数,选择更佳的金属切削工艺,用电脑和机床做出精度胜似艺术品的复杂零件。这就意味着,无论是学习还是训练,都需要选手具备超乎常人的细心、耐心。当时,中国代表团已经连续五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数控车项目,因质量和精度未能达到世赛标准始终无缘。
人生次,黄晓呈对自己有了清晰的认识,“原来我是比较细心、沉得住的人”“技术一点点提升这么有意思、有成就感”。
日复一日地训练尽管十分枯燥,黄晓呈却很享受这样的过程,还养成了爱思考的习惯。“如果这个方法不行,另外一种方法是否行得通呢”,入睡前他常常在脑海中演练好几种加工方法,觉得有可能行得通的就赶紧用笔记下来,第二天拿到训练场尝试。
一个个技术难点被突破,更高的精度要求接连实现。“在训练上要有自己的想法”“技术学习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黄晓呈沉浸在钻研技术的世界里,反复地琢磨,人也变得越来越有自信,“很多想法都是我很迫切地想去做,然后立马就去做了”。
2016年9月,黄晓呈初试身手,代表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参加了第七届全国数控大赛广东省选拔赛,出人意料地获得了名,在接下来的全国决赛获得了第三名,同时赢得了“全国技术能手”“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的荣誉称号。仅1年的训练,黄晓呈就获得了别人学习了好几年都未曾获得的荣誉。
技能与生活、比赛与人生,都是相通的
技能竞技是一个不断挑战、层层闯关的过程。在思考中提升技能,在苦练中淬炼本领,黄晓呈就这样一步一步闯过了省赛、全国选拔赛,并在2019年2月迎来了进军世赛的关键一役。
然而一直保持名优势的黄晓呈却背负了思想包袱,“我太想做好了!”他完全没了往常的状态,束手束脚,测量也变得不自信起来,很多尺寸都要重复检查。第二个模块从刚开始加工,就选错了刀具范围,直接过切了一大块儿。“这个错了,那个错了,错了好多”,提交工件后,黄晓呈满腹悲愤、夺门而出。
4月的北京,依然寒冷,缩在角落里痛哭的黄晓呈心揪得生疼,“梦想要离我而去了!”落泪的那一刻,情绪释放,黄晓呈却触摸到了心底的勇气和坚定,“从零开始,不再去在意结果”。第三个模块考核的时候,他很快就调整好了状态,一气呵成完成了比赛,成功拿到了世赛的入场券。
世赛对精度的评分严苛到小数点后3位,与世界选手同场竞技,黄晓呈迎来了人生最艰难的考验。英文标注的加工要求看不懂、尺寸标注繁杂,比赛的天,黄晓呈经历了片刻的慌乱,便迅速平定心神,求助翻译、捋顺思路,在其他选手皱眉思索时,他已完成了设计图。历经锤炼的黄晓呈站在世赛场上,自信而果断。
“训练就如同生活,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人生就如同一场比赛,开始的优势,并不能保证你是最后的胜者”,黄晓呈通过比赛重塑人生态度,在技能竞技中找到了更好的自己。如今世赛归来,站在新的起点,留校任教的黄晓呈知道成绩代表过去,新的起点有更多新的挑战等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