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背景下的人才科创之路
本报苏州讯 (通讯员 吴祖轩 俞璐)近年来,在沪苏同城化的新语境下,作为苏州接轨上海的“桥头堡”、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重要板块,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成为了科创赛道上的一匹“黑马”,以人才为支点,撬动科创杠杆,力争打造长三角县区资本市场“样板”。
5月12日上午,上海证券交易所内的锣声响起,来自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的博众精工、明志科技两家企业同时在科创板挂牌上市,鸣响了长三角县区科创板上市的“双响炮”。其中,博众精工作为吴江区第4家、科创板成功上市的科技领军人才企业,为吴江聚焦“产才融合”,持续探索人才科创道路赋予了全新的内涵。自2006年成立以来,博众精工始终专注智能制造产业,新产品不断涌现,并取得了多项业内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目前,“博众精工”已成为了行业龙头的标志。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生力军,也是博众精工敲开上市之门的“”。截至2020年底,博众精工拥有各类技术研发人才1487名。企业大力引进机器人控制、光机电一体化等领域的领军人才,研发团队获评“江苏省双创团队”,相关研发带头人荣获“江苏省双创人才”“姑苏创新领军人才”“吴江区创新领军人才”等多个称号。
吴江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杨斌表示,当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已经进入全面发力期,吴江正全力打造“创新湖区”,这就迫切需要发挥人才引领和支撑的“头部”作用,以人才创新集聚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征。
不拘一格“引”人才,是吴江一贯的做法。2020年,吴江区积极搭建企业发展的桥梁,吸引人才在吴江落地。“我们充分链接高校资源,举办‘校园苏州日’‘感知吴江’等招才引智活动,加快校企校地合作进程。同时,吴江区人才办还出台了市场化引才荐才奖励政策,奖励为吴江引荐创新创业人才的社会机构和人才举荐专家,自2018年政策实行以来,共兑付引才荐才奖励56人次共395万元。今年3月,社会化引才更高奖50万元也已经成功发放。”吴江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人才办主任徐恒介绍。
在的大力支持下,博众精工直接对接了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北航、南航、哈工大等国内名校,并且和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达成人才共同培养计划,政校企联动发力,让人才推动企业前进的车轮永不停歇。
扶持人才项目是“留”人的关键。去年7月,在第十二届吴江国际精英创新创业洽谈会上,共有116个项目落户吴江;今年1月,高层次人才项目线上路演活动举办,加快导入创新创业资源;此外,吴江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总规模20亿元的苏州湾人才基金,以投带引,撬动产才融合市场化“杠杆”。截至目前,吴江共合作6个市场化专业子基金,投资6个人才项目总计3100万元。
有政策扶,有资金帮,有人才撑,以博众精工为代表的一批科技人才领军企业便茁壮成长起来了。此前,迈为股份的发展和上市得益于人才基金大力扶持,赛伍科技成为了精英周引进落户企业A股上市中的第一股……
春华秋实,硕果累累。吴江紧扣“产才融合”这一目标,在核心人才的“量”与“质”上取得了不小成绩。截至目前,吴江区人才总量约33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2.8万人。自主培养入选重大人才引进工程18人、重大人才培养工程3人,江苏省“双创团队”4个、“双创人才”66人、“双创博士”46人,苏州市“姑苏重大创新团队”1个、“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02人,吴江区科技领军人才426人。2020年吴江区科技领军人才创业企业实现“双破百”——销售破百亿和高新技术企业破百家。
如何让“产才融合”持续迸发出强劲的动能?智能制造产业是个方向。自去年年底以来,吴江区人才办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助力全区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首先,在政策引领上突出导向性,今年将启动新一轮人才创新创业“55352”工程,对科技领军人才放宽年龄、资历等刚性制约,扶持力度也将大幅提升。其次,在体制机制上突出精准性,深入实施“双招双引”,特别聚焦数字经济领域,精准招引数字人才。最后,在科创载体上突出专业性,积极打造产业聚焦的科创载体,着力构建“产业+人才+基金+项目+专业孵化器”闭环生态系统,以产业为根基,以基金为养料,区级层面牵头建立公共孵化器“江苏长三角智创科技园”,四大片区布局4个专业孵化器,为人才项目招引、孵化培育提供成长空间和优质服务。区域内陆续落户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中国工联院江苏分院、清华汽研院等头部平台,借力创新平台的放大效应,持续导入人才项目和科创资源,促进更多更优项目落地和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