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辽宁人才派遣网,在这里为您提供最一流的人力资源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HR资讯-行业动态

普通高校科技创新 综合实力快速提高

在中国极深地下实验室——“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内,来自上海交大的谢鹏伟正在分析实验数据。王勤摄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不唯数据,少做排名,更加注重科技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正是我们这次监测报告的初衷。”109日下午,在科技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向记者作出了这样的解读,他与科技部创新发展司司长许倞一道,透过这份我国首部普通高校创新能力监测报告所提供的数据,勾勒出我国普通高校整体创新能力发展的清晰脉络。

建立普通高校创新能力监测框架

“不同于以往的科技统计,本次创新能力监测有其新特点。”许倞介绍,创新调查制度是近年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的重要基础性制度,本次创新调查就是创新调查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这一次的调查统计更关注高校与科技、经济的联系趋势和发展,在设计指标上有所侧重。

雷朝滋认为,《中国普通高校创新能力监测报告2016》(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出我国普通高校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快速提高,其特点一是建立了普通高校创新监测框架,从创新基本情况、人才培养、研发投入、科研成果及转化和产学研合作五个维度全面反映高校创新活动;二是特色鲜明,聚焦高校在创新方面的职能,增加了统计中尚未涉及,但能够较好反映高校创新能力的新指标;三是方式创新,将客观统计数据采集与主观问卷调查相结合,更加全面地反映高校各个创新主体的意识、行为,为分析高校创新活动提供新的视角。

为掌握高校产学研发展现状,《报告》对全国1762所普通高校、3626名拥有校企合作项目的项目负责人进行了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在不同类型的普通高校中,在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方面,理工院校、综合大学、农业院校、师范院校、财经院校和医药院校表现突出,与林业院校、艺术院校等差距悬殊。在不同隶属的普通高校创新成果比较中,地方院校略优于中央院校。而在项目负责人对于科研与教学的认识上,40%的受访者认为学校缺乏激励引导的政策措施是制约科技成果向教育教学资源转化的因素,此外科研方向与教学内容不匹配、教师时间精力有限无暇顾及也成为重要制约因素。

“这些调查结果为‘诊断’高校科技创新发展方面的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雷朝滋说。

多角度全面分析创新体系中高校地位

许倞认为,本次针对普通高校的创新能力调查监测多角度地体现了高校在创新体系中的中坚地位。

例如,在成果奖励方面,《报告》统计显示,普通高校是获得三大奖的重要机构。2016年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空缺的情况下,全国高校获得二等奖28项,占授奖项目总数42

[返回上一页]
在线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