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辽宁人才派遣网,在这里为您提供最一流的人力资源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HR资讯-行业动态

“慢就业”可以有就业服务不能“慢”

近来,一种新的择业观悄然兴起,那就是一小部分高校毕业生在离校之时不急于就业,而是让自己处于待就业状态,正当就业竞争激烈的时候,通过选择待业复习考研、游历或者直接“啃老”方式改变“毕业即就业”的观念。而这种现象被媒体称为“慢就业”。

“慢就业”群体一般指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群体。他们中,一种是主动选择暂不就业,一种则是被动而为。对于主动选择的毕业生,他们不急于就业,而是通过不断审视自己,利用毕业后这短暂的时间好好规划自己的未来,通过自我充电的方式,在选择就业的时候尊重自己的专业和特长,提高就业质量,而不是盲目选择一份职业。

而第二种人,他们在面对就业竞争压力下,打退堂鼓,被动地选择待就业,甚至有些直接依靠父母过日子,对自己职业规划处于茫然状态,这反映出他们在面对未来就业时产生了一种焦虑,是对自我的否定和不自信的表现。

对于“慢就业”现象,有人认为,这是如今的年轻人不能承担社会责任,逃避就业压力的表现。但笔者认为,对于新现象的出现,不应该一棍子打死,而是要把旧观念理性松绑,同时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对于主动选择待就业的毕业生,相关部门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政策支持,在离校之后确实需要灵活就业的,可以进行登记,并且在以后就业中也提供更加有效及时的服务,让他们在未来就业中提高就业质量。而学校方应该打破“唯就业率”论,在保证大部分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前提下,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小部分毕业生多元化选择的权利,并全力为这部分人提供不间断就业帮扶。

对于被动而为的“慢就业”群体,从学校方来讲,应该从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上下功夫,积极了解毕业生就业需求,缓解他们的就业压力,并且加大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帮扶,提供行之有效的就业服务。相关部门则应当通过就业援助、补贴、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改变他们被动选择待就业的心态。对于有创业意向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继续落实和完善创业扶植政策,简化小额担保贷款流程,有效帮助他们创业就业,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慢就业”者自己也应该主动改变心态,在自身有困难和压力时,向学校老师、家长等寻求帮助,尽可能地了解自己的就业方向,并实事求是地规划以后的人生方向,而不是一味地选择回避就业。

现在,“慢就业”已然成为大学生毕业季一个新的困惑,这也给部门和学校留下一个待研究解决的新课题,更是留给全社会的一个新考题。

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脚步不一致,“慢就业”群体出现了,这需要理性、积极地应对。可以宽容“慢就业”,但就业服务不能“慢”。(崔玮)

[返回上一页]
在线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