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辽宁人才派遣网,在这里为您提供最一流的人力资源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HR资讯-行业动态

人才企业复工复产走上“快车道”

连日来,在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的背景下,在各行各业复工复产大军中,海安一批人才队伍、人才项目、人才企业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高人一筹,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创业精神和精英意识,跑出了人才与产业融合发展“新动能”,确保实现“开门红”。

不等待,创新举措服务项目

“这是我们高新区江中光电公司,该企业更大的优势在于拥有以国际先进压铸设备为龙头的压铸生产线和国内外较先进的金加工设备生产线。”上月,高新区科创园副主任仲浩然通过视频会话,协调组织高新区江中光电公司技术团队和人才团队在线上进行集中交流,带领上海交通大学李博士“实感”走访企业,有效催化了李博士车辆装备关键零部件项目产业化的成熟度。本周二,高新区科创园招才团队已经赶赴上海交通大学,与李博士团队进行了疫情以来“会师”,双方就项目落户海安达成了初步意向,该项目将打造国内的汽车及泛交通领域轻量化技术应用的示范基地。

“疫情对我们人才项目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但我们不能让疫情成为项目推进的‘绊脚石’,我们要想尽各种办法,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尽早让人才项目达产达效”。作为高新区人才分管负责人的仲浩然这样比方道。

不仅于此,在疫情还未真正解除的情况下,高新区还采取挂图作战、责任到人的方式,每一个人才都由办事处和引进人进行二对一甚至几对一的服务,并聘请了2个专家顾问为项目计划书的编写进行逐一指导,争取尽快给人才高科技项目插上“腾飞的翅膀”。

不懈怠,人才企业复工正旺

海安市加大了人才企业的扶持力度,在合规前提下,市财政对人才政策兑现“一切从简”,提前拨付第二批“海陵英才”计划专项资金1200万元,及时兑现人才生活津贴、落户补助、表彰奖励、科研项目资助等资金412万元,对企业每招引1个工人给予900元-1500元奖励,并免费安排包车接送工人,有效缓解了人才企业资金紧张、招工困难的问题,对智能装备、新材料、微电子芯片等12个产业化项目进行“输血供氧”。

得益于人才政策的“及时雨”,2月10日,南通华欣工业技术有限公司全面复工,厂房里一派火热的繁忙迹象。“春节前企业员工80%都是外地人,复工后来上班都是本地人。目前研发的特种设备已经顺利完成最后阶段测试,对今年公司市场拓展将起到关键作用。”说这个话的是江苏省“双创计划”创业类人才、特种装备项目负责人乐总。

落户于开发区的孙博士,主要从事高端装备项目,去年项目排名列入省“双创计划”前十名。今年受疫情影响,厂房改造工程一度陷入停摆困境,额外的财务成本给项目投产造成困扰。“因为各种原因,我人虽然没有回到海安,但是我很放心这里的项目推进,市财政及时兑现的120万元首期配套经费也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目前厂房改造已经大致就绪,下一步将进行设备安装调试,项目有望在本月底顺利投产。”孙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不观望,人才招引再赴征程

面对疫情导致的出行难,海安人才招引队伍没有片面强调“我太难了”,而是迎难而上,自我加压。

开发区抢抓时机,通过市委人才办组织的“人才助企解难题”活动,对全区重点企业的人才、技术需求进行了摸底调查,编制了全区2020年招才引智需求手册,向合作高校、合作院所、合作机构、科技镇长团发布,实施“精准化”引才。

“疫情对于我们来说是个铆劲的好机会,我们捋清思路,通过以企招才、平台招才、机构招才等多种方式寻找招才引智新的突破点,我们还组织开展了双招双引人才专题培训,提高了全区招才引智工作的整体水平。”开发区科经局副局长胡恺介绍到。

白甸镇加大了高层次创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借助疫情期间摸排的境外人才线索,打好亲情牌、家乡牌,与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两名海归人才线上接洽进展顺利,目前正在进行企业注册的前期工作。

春日无限好,复工复产忙。当前,激越鼓点响彻在招才引智的火热一线,政策的“春风”给人才项目建设的注入新的动力,全市人才工作“争第一、创”的又重新燃起。

[返回上一页]
在线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