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辽宁人才派遣网,在这里为您提供最一流的人力资源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HR资讯-行业动态

我市五大举措推动就业扶贫,三个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大成镇新风村委会的“扶贫车间”传来阵阵“咔哒咔哒”的声响,70余名工人正在忙碌地使用缝纫机,经过一道道工序,用于装运聚酯切片的包装袋被制作出来。

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就业是根本。今年,我市依托基层劳务输出平台和技能培训基地,大力实施五大工作举措,扎实有效推进就业再就业各项工作高效开展,就业扶贫工作取得了三个超额完成的良好成效:即转移就业超额完成,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4374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45%;技能培训超额完成,培训贫困家庭劳动力2982人次,培训后转移就业791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49%;创建扶贫基地超额完成,创建10个就业扶贫基地,带动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250人,完成年度任务的200%。

引进企业“扶”就业

“政策好了,如今在‘家门口’就可以找到工作了。”木棠镇贫困户王博玉乐呵呵地说。今年3月14日,儋州市精准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走进木棠镇,23家企业共提供689个就业岗位,现场达成就业意向36人,培训意向46人。

招聘会走进村镇,这只是我市在各镇推进精准就业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今年我市不断深入推进就业扶贫举措,与社会信誉好、就业率高的中介机构合作,依托中介服务机构掌握的丰富企业资源和专业化服务力量,为贫困家庭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同时,按照“市内、市外省内、省外”远近三个梯度收集就业岗位信息,将招聘会、宣讲会下放到村委会一级举办。

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16个镇举办了20场专场招聘会,就业宣讲会64场,提供就业岗位24912个,组织贫困家庭劳动力3882人应聘,436人贫困家庭劳动力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

创建基地“助”就业

在中和镇水井村委会的海南金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扶贫产业基地里,火龙果、百香果、沃柑等作物竞相生长。据了解,该公司扶贫产业基地于去年9月份建成,面积达2100亩,总计划投资1亿元,目前完成投资5000万元。基地吸收产业扶贫资金255.2万元,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318户1595人脱贫并巩固脱贫成效,范围覆盖中和镇12个村(居)委会。

“在基地务工离家近,能照顾家人,真是太好了。”在扶贫基地就业的水井村委会贫困户李代珍每月能领到3000元收入。目前,该基地帮助周边31名贫困户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据介绍,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产业基地发展与就业扶贫紧密结合,进一步探索助力企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圆梦贫困户脱贫的新路子。先后创建了大成镇新风村委会儋州伟达化工有限公司、中和镇海南金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白马井镇学兰村委会海南忆家食品有限公司等10个就业扶贫基地、车间,带动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250人,基本实现了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近就地就业的目标。

抓实培训“强”就业

“做菜讲究火候和时机,调料要拿捏到位,放食材的顺序也有要求……”今年6月16日一大早,雅星镇飞巴村小广场聚满了村民,几口锅、几把铲摆在中间,身着厨师服的老师熟练翻炒着锅中的菜肴,村民们则围成一圈认真记笔记。这是市人社局在该村举办的海南菜肴制作班技术培训班,来自飞巴村的80名村民接受为期17天的集中培训。

“就业培训可以鼓励和帮助村民及贫困户创业就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市就业局有关负责人万俊告诉记者,针对贫困家庭劳动力技能低、就业难的问题,我市进行大排查大摸底,结合经济发展、产业发展、文化旅游发展和企业需求,探索“+学校+企业”培训模式。

,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19期,培训6877人,其中贫困家庭劳动力2982人,贫困劳动力培训后成功就业791人。给予贫困家庭劳动力培训伙食交通补贴,共发放补贴3051人241.76万元。

开发专岗“促”就业

“在家乡守着这群孩子,一个月就有1064元收入。”近日,记者在峨蔓镇中心校看到林宅村贫困户林道贤时,他正准备从学校保安亭换岗回家。林道贤是峨蔓镇开发71个就业扶贫特设岗位受益者之一。

今年40多岁的贫困户林道贤家中有四个孩子,其中一位孩子患有疾病,治疗的费用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负债累累,本想外出务工赚钱的林道贤放心不下家中的孩子,一直在家乡里务农。

在我市,像林道贤这样因身体或家庭原因无法外出就业问题仍然存在,针对这一问题特点,我市开发了适合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的保洁员、护林员等公益专岗1270个,基本解决了2019年未脱贫特殊家庭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同时,简化外出务工奖励申报手续,截止目前共发放外出务工奖励3217人546.21万元。

加大宣传“推”就业

记在采访中还了解到,我市还加大宣传“推”就业。建立市、镇、村三级联动宣传机制,在人员流动较大的商业综合体、文化广场、公交站台等建设“就业长廊”,全市86块户外信息屏24小时滚动播放就业政策和招聘信息。18个整村推进贫困村全部安装就业扶贫优惠政策宣传栏,62个村(居)委会建成就业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免费发放招聘信息和就业创业相关政策材料3.6万余份,形成了推动就业扶贫工作的良好氛围。

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全市上下正以“背水一战”的精神状态,扎实推进“创优保优大冲刺”行动,确保完成脱贫攻坚年度目标任务、脱贫攻坚成效排在全省前列。 (记者何万常  通讯员赖尚峰)

[返回上一页]
在线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