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工资的企业还能撑多久
近来,增加职工工资收入呼声很高,但一些企业低人力成本运行的现状依然没有“刹车”。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编写的2007年企业蓝皮书——《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近日出版。蓝皮书提醒人们注意:近几年企业利润大幅增长,除了竞争力提升等正常因素,利润侵蚀工资,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数据以令人信服的力量陈述着事实:1990至2005年间,劳动者报酬占GDP比例下降12%,而同期营业余额占GDP比例增加8%。蓝皮书说,企业利润的大幅增加,相当程度上是以职工低收入为代价的。
那么,面对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权威认证”,联想利润和商业竞争、利润和发展的关系,必须追问的是:低工资的企业,还能在表面的利润繁荣之下撑多久?这不是危言耸听。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于劳动者和企业势必形成双重损害,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或者一些企业经营者会说,人力市场上最不缺的就是人,我坚持低工资,不怕没人来上班。“加工厂”之一的珠三角,近年来频闹“民工荒”,就给了这一论调一个绝妙的讽刺。工人工资低,使他们难以改善生活条件,提高自身素质,产业升级、技术更新也恐成无源之水,企业也就陷入了自我设置的发展陷阱。此外,员工忠诚度降低,也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或者另一些企业经理们会认为,我走国际市场,只有低成本经营低价销售,才能占据竞争优势。但不知道这一优势,面对少数的“倾销”质疑乃至“反倾销”行动时,能有多少抗风险的能力。事实上,“配套”低劳动力成本的必然是低生产率,削减劳动者工资,就是在拖慢整个社会的生产率进步。生产率不断提升,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必须看到的是,《劳动合同法》等法律的修订,工资立法及工资增长机制等一再出现在大众舆论环境,已足以证明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将进入一个新时期。以低工资为表象的收入增长率低于经济增长率,对产业、对社会公平等经济长期成本的累积,潜在的危险已为社会所认识。
目前的“廉价”,实际上是以增加未来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成本为代价的。换言之,当前低工资助推的企业繁荣,透支使用了劳动力资源,将目前应承担的成本转嫁到未来。这除了增加的压力,也让当下的不少年轻人感叹“我们到四十岁时将非常难过”——他们对未来缺少可预期的安全感。
所以,当一些企业为规避《劳动合同法》的一些条文,“利诱”员工主动离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劳动者权利被轻置。今天,相关立法精神表明,劳动力是决不允许被倾销的。以低工资来维持利润的企业,不仅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注定行而不远,也必然会受到利润来源正当性与社会道德的双重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