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辽宁人才派遣网,在这里为您提供最一流的人力资源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HR资讯-培训介绍

劳动力的竞争优势正在失去?

中国企业的劳动力优势在缺失!”近日的一则消息让中国经济界许多人士惊呼。该消息称:耐克集团的代加工厂丰泰企业证实,由于越南的工资水平要低于我国的工资水平,所以今年耐克运动鞋在越南的下单量将会加大。耐克在越南的4个加工厂的生产线均将扩充,与此同时,该集团还将新投资1600万美元,在越南建造工厂,计划在明年年底,成为耐克集团更大的海外生产基地。

  融勤国际中国区总裁孙红伟认为,经济界人士的担忧是有依据的,因为近几年里中国劳动力的价格优势似乎在失去,明显的表现就是“技工荒”的出现。他认为,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应从粗放式的劳动力价格优势向集约式技术优势转变。

  “技工荒”说明劳动力优势正在失去

  由于历史的原因,同时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和加快以及就业压力的显著增加,客观上造成了我国劳动力价格的明显优势,所以有了“中国制造”和“世界工厂”的称号,有了连年巨额的外资引进,使得中国企业有“成本杀手”的“美誉”。“中国企业的这种竞争优势是粗放式的价格优势,即由廉价劳动力带来的优势。”孙红伟说。

  但是,与亚洲许多相比,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却相对较高。从1998年至2001年,中国平均工资的年增长率分别为12.7%%、7.3%%、7.6%%和8.1%%,均高于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同期水平。如果再加上非熟练工人的社会福利金,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就更高了。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与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莫荣分析:劳动力成本增加的原因,一是中国的GDP增长一直保持在7%%~8%%之间,工资相应增长是正常的;二是增加了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将居民的更低生活保障线、失业金提高了30%%,加上公务员工资提高,劳动力成本随之增加;另外,中高层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员等人才供不应求,工资有所提升是正常的,人才与一般劳动力价格拉开档次是中国劳动力市场成熟的表现。

  孙红伟认为,“技工荒”带来的后果将会提高中国企业的成本,减少中国企业的赢利空间,使中国企业的劳动力价格优势不再存在。最近,他在江苏、浙江一带考察投资项目时,发觉当地的企业技师严重缺乏,特别是在电器行业企业中非常明显,现在这些企业为了弥补技工的缺失,常常在民工或刚毕业的大学生中选人,经过短期的培训使之成为技工,以解燃眉之急。一家企业以年薪15万元的丰厚条件招聘既熟悉各种焊接技术,又精通管理的技能型人才,但始终没能如愿。

  劳动力价格优势还能持续3~5年

  尽管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有所增加,但莫荣认为中国劳动力的成本仍占优势,比如制造业,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是香港的1/10,是美国的1/20,相对还是低廉的。

  对于中国劳动力的优势能否继续保持,莫荣持乐观态度:首先,中国有1.5亿剩余劳动力,可随时进入劳动力市场;其次,尽管中国劳动力素质偏低,但新生劳动力中80%%以上都接受过正规培训。据透露,针对下岗失业人员,今年中国将组织400万人参加再就业培训,30万人参加创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将培训500万人,职业技能鉴定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实现规模增长20%%,培养15万名新技师。

  劳动工资研究所研究员狄煌在接受采访时说,比较而言,我国的技术工人仍然质优价廉。这是我国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制造业和对外贸易迅速扩张的强劲动力。

  孙红伟也认为,中国企业的劳动力价格优势还能持续一段时间,原因是境外OEM(贴牌生产)加工或使用中国劳动力存在一个使用惯性问题,因此,跨国企业要像耐克集团一样把生产加工厂转移到别的还需要一段时间;同时,跨国企业已经适应了中国的政策、法规;另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巨大的潜在市场空间和消费能力,会使跨国企业不愿舍弃中国。

  据孙红伟预测,中国企业劳动力价格的优势还能持续3~5年,部分落后行业可能会持续10年左右。“如果中国劳动力成本不再占优势,外资很可能向东南亚其他转移。”目前说中国企业丧失了劳动力价格优势还是过于严重了,但是孙红伟希望这种担忧能引起各方面的重视,让企业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优势不会持续很长时间,这也能使中国企业迅速警醒,更早地认识到在丧失劳动力价格优势之后,应当寻求挖掘企业的其他竞争力优势。竞争优势应从价格转向技术“核心竞争力是指不可复制或短期内不能被别人模仿的能力。”孙红伟指出,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应从粗放式的价格优势向集约式技术优势转变,应该把学习和模仿能力向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应该在质量与效率上有进一步的提升,还要利用加入世贸组织的便利。他认为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企业最后的机会,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后发优势,不能再重复别人的错误。据介绍,一些领先的中国企业已开始把眼光从制造能力转移到了技术能力上,技术已经成为这些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最关键的支撑。目前已有一些企业不再单纯地在劳动力价格优势上与别国企业竞争,比如深圳华为非常注重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与保护,是目前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知识产权最多的中国企业;联想、TCL主动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海尔集团十分重视类似于GE的核心竞争力的培养;盛大对新兴市场的把握;正泰集团以强强联合获取竞争优势等等。据了解,2003年,中国企业的研发支出达到180亿美元,而5年前仅为80亿美元。

  狄煌认为,我国要进一步强化企业竞争力,谋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需要更好地提高劳动者待遇和国民收入水平,一方面设法解决高素质技术工人队伍不足、队伍结构层次低的问题;另一方面要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缩小与发达在产品核心技术、关键装备、知名品牌、资源节约、管理效能等方面存在的较大差距。这样才能通过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附加值,持续保持我国人工成本相对较低的竞争优势,并且逐步提升产业结构,也就不必担忧人工成本更加低廉的一些对我国产业带来的冲击。

[返回上一页]
在线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