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辽宁人才派遣网,在这里为您提供最一流的人力资源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HR资讯-培训介绍

企业培训为何成鸡肋

“好哎,下午不培训哦!”,听同事雀跃式的相互传告。仿佛下午两小时的培训,真是一种牵强式的任务。

  也听到有人讲,企业培训没有针对性,内容过于泛泛,两节课下来留给我们有用的知识,实在很少。其实,有这种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通常是站在自己本职工作上考虑问题。对于企业培训课程的内容,当然也采取选择性的接受。这种接受程度不仅取决于员工个人素质和思想觉悟,而且跟员工从事的工作密切相关。对于我们熟悉的或有帮助的当然全盘接受,而对自己不熟悉的,超过自身从业范围,对课程的认知力就稍微弱一些,甚至可能出现抵触的心理。这也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有些员工把它看作一种任务完成,听课的时候难免带上情绪,从而自身学习效果也打上了折扣。造成了企业培训的两难境地,用一句话来讲就是“鸡肋,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之所以这样理解企业培训,还是因为我们保留了曹操的“食”与“弃”的观念。这种观念的形成要从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的故事讲起。自从夏侯渊战败被杀后两个月,曹操为避免汉中守军遭受更大的损失,于是劳师远袭。同时也带来了后方供给的不足,刘备抓住这个薄弱环节,予以突破。双方相持数月,曹操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适庖官进鸡汤。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敦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操随口曰:“鸡肋!鸡肋!”敦传令众官,都称“鸡肋”。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敦。敦大惊,遂请杨修至帐中问曰:“公何收拾行装?”修曰:“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

  以员工个人观点来看,很容易得出“鸡肋”式的看法,认为企业培训无论从工作时间安排,还是培训内容接受来说,都本着取舍的态度,影响了自身的学习效果。同时也与企业培训所要求的两点宗旨相背离。

  一、 提高员工自身从业素质和知识技能,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更好的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

  二、 完善企业文化,能够使员工逐步理解并接受企业文化,确保组织战略意图贯彻有效性,打造卓越的学习型团队,使员工与企业融为一体,共同生存和发展。

  这两点宗旨是通过企业培训逐步达成的。伴随着员工对于企业培训认识的不一,企业培训的效果和目标的达成,与预期将会有差异。如何正确认识企业培训所带来的价值,我们需要从其特点入手。

  一、 企业培训目标的针对性服务于企业战略目标和文化。依据公司现阶段发展对员工的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譬如,我们通过学习《如何当好一线主管》,主要是帮助一线主管其中包括班组长干部,更好的了解其工作职能及有效提高一线干部执行、控制、沟通和管理能力。当然,企业培训的针对性区别部门。由于企业培训统筹兼顾的要求,未能象部门培训一样,着眼于某一特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为弥补这一不足,部门培训需要深入开展员工个人岗位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二、 企业培训不是速效救心丸,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的本身就是一个过程。即使是我们学到了相关的知识,也需要时间与自己的日常工作相磨合,逐步影响我们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式。抱着急性子的态度来看待培训,就象一口气想吃成胖子,这是很不现实的。所以,我们首先是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参与到企业培训,取其精华,去伪存真。

  三、 企业培训起着引导性作用,中国人讲究“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培训的内容只是一个开始,效果如何纯粹要看自己。毕竟,培训时受益对象直接就是员工。听过且过的态度,无益于我们的提高。

  食与弃或许不是一个问题,关键是怎样正确看待企业培训,给我们带来的成效。我们常用给予“鱼”,还是授予“渔”来形容培训的作用。鱼和渔是两个思想层面,有鱼而不一定未来有鱼,有渔而一定意味着源源不断的有鱼。企业通过有计划的培训来持续不断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技能和岗位适应性,从而提升整体的软实力。

[返回上一页]
在线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