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培训:一岗多证不如一岗多能
当前,在许多企业新一轮的员工技能培训中刮起了“一岗多证”之风,在企业“证多奖励多,证多机会多”的宣传引导下,员工学习技术的热情和积极性也愈加高涨,许多员工亦步亦趋地奔向“一岗多证”的目标。
毫无疑问,企业鼓励员工“一岗多证”的目的其实是鼓励员工“一岗多能”。但据笔者了解,有些取得本职以外技能证或操作证的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却未能做到“一岗多能”,发挥的作用也很有限。从一个企业已拿到多证的员工看,其中有自身技术能力难以胜任“第二证”者,有抱着一时之兴随大流者,也有企业指派、自己不感兴趣却不得不去取证者,等等。当然,也不乏为提高自身竞争力而刻苦钻研、多取证、在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员工。
维修工小王几年前就参加了单位组织的电焊工上岗资格取证的培训班,凭着自己年轻、记忆力好的优势,顺利地拿到了上岗资格证。由于电焊工属于规定的特种作业人员,凡操作者必须经过培训取得上岗资格才能进行作业。所以,上岗证到手后,小王感觉电焊工这活很轻松,不就是拿着焊把点几下?得意中却忽略了对技术的进一步学习和钻研,而是一证到手,万事大吉。从那时至今,他虽然又取得更多的上岗操作证,但由于有了“证”靠山而放松了工作中的学习进取,因此,匆忙取证时的那点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被“消”化后,他的弱势便逐渐显现。有一次,车间有一批电焊活,工艺要求不高,领导就指派小王协助专职电焊工去完成。没想到的是,小王焊完后,经技术人员检验,他所焊的几个工件没有一个合格的。此事给当初提倡“一岗多证”的有关领导狠狠地敲了一下警钟。
像小王这样,虽然取得了第二证甚至更多证但自身能力却未能“与证齐飞”的员工,在企业并非个别。这种现象的确应该引起培训部门的警觉和自检了。当初鼓励员工去争取一岗多证,是为了让员工做到一岗多能,增强岗位竞争力。如果单纯为了取“多证”而去培训,岂不是有悖初衷?
那么,如何让员工在学好本职岗位的业务技术、干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真正成为“一岗多能”者呢?笔者认为,近日中铝河南分公司运输部实施的大工种作业和操检合一,鼓励员工由“一岗多证”向“一岗多能”转变的做法值得借鉴。
该部的做法是:凡生产操作人员在取得本岗位认证的中级以上《技能鉴定证》,本职工作表现突出,通过自身努力,取得与本岗位相关岗位认证的《技能鉴定证》,并能在生产岗位上得到运用的员工,按照中级每月30元、每月50元的标准进行奖励。该办法实施动态奖励,由分厂、车间、班组“三级”进行评定,人力资源科进行跟踪调查,每季度考核一次。经“三级”评定不符合要求、不能发挥“一岗多能”作用者,则取消奖励;员工经过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并能将所取得的“第二证”的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经评定符合条件者,恢复奖励。
钳工小刘从技校毕业参加工作后,虚心请教、刻苦钻研,不到两年时间就掌握了一手钳工绝活,解决了设备检修中的诸多疑难问题。近几年,随着企业提倡“一岗多能”,他也有心想学到更多的技术,掌握新的技艺。前年,他主动报名参加了天车操作上岗资格培训。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学习,他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取得了有关部门颁发的上岗资格证。之后,他利用业余时间,坚持向天车工师傅学习天车的操作技术、技巧。在天车工师傅的指导下,通过刻苦练习,他由最初的操作电葫芦起吊重物时都不能很好地控制,到现在操作双梁桥式天车时的游刃有余。有时专职天车工休息而恰逢生产急需天车作业时,车间领导会毫不犹豫地说,让小刘来开天车。
由此笔者认为,企业在评价员工成绩时不能仅看员工取了多少证,更不能仅仅依“证”多少来奖励。而要看员工有几能,引导员工由“一岗多证”向“一岗多能”转变。这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员工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需要。
首先,企业可以通过下发员工培训需求调查表、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员工的学习培训意向,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培训计划。其次,要针对生产中的技术薄弱环节,有意识地引导、鼓励员工学习这方面的技术,满足生产需要。第三,要加强对员工的形势教育,让员工认识到,学习新技术,“一岗多能”是员工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竞争能力的需要,也是现代企业发展的趋势,从而使员工愿学、乐学、刻苦学。第四,企业鼓励员工“一岗多证”、“一岗多能”还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奖励制度和办法,不断加大对学有所成员工的奖励力度,支持鼓励更多的员工“一岗多能”,为员工施展才华搭建良好的平台,提供制度保障。第五,即便在经过努力取得了“第二证”、“第三证”,那也不能坐享其成,因为取证时学习的知识毕竟有限,理论性强,关键还要靠自己进一步地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多琢磨、多实践,才能实现既“一岗多证”同时又可“一岗多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