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民”家门口端稳就业饭碗
作为全市跨区县易地扶贫搬迁承接地之一的大龙开发区,自2017年初拉开搬迁序幕以来,现已如数安置5580户26000多人分别入住移民安置点大德新区、德龙新区、龙江新区。为有效保障新市民加快实现“搬得进来、融得进去、和谐发展”,开发区紧紧围绕“五个体系”建设和“新市民·追梦桥”工程,扎实推进后续扶持,奋力书写搬迁后半篇文章。
搬离“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偏远山区,是走向新发展的基础,就业促收是新居民生活变迁的核心环节。大龙这座充满创收机会的生态工业新城,正在谱写着每个新居民的发展故事。
2017年1月,吕谢一家经跨区域易地扶贫搬迁从德江县桶井乡迁至大德新区。在新家过完新年后,她迅速在园区劳动密集型企业东亿电气实现就近就业,两个孩子也在大龙相对应的学校入了学。
搬迁前,吕谢曾常年在广东一带打工。后因要照看小孩,便不再外出,生活随之拮据起来,“挣钱和顾家”总是得不到兼顾。企业众多有良好就业条件,是她选择搬迁大龙的重要因素。
来到大龙3年多时间,一直在园区企业就业的吕谢,早已成为了一名稳定的产业工人。在东亿电气上班一段时间后,她转岗到在亿电气内设立车间的弘邦电子,其后跟随企业搬迁至北部工业园区。
走进弘邦电子点火枪组装车间,动作娴熟、细心专注于手上产品组装的吕谢,说起现在的生活,很是满意。“我在企业上班平均每月能有3000元以上的工资收入,前不久,原本在附近做工地的爱人也在乡村产业基地实现就业,家庭生活定会越来越好。”
以就业为抓手,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开发区紧扣脱贫攻坚就业扶贫,实施工业化精准扶贫,发展壮大以打火机、箱包为主导的劳动密集型轻工产业,形成打火机产业完整产业链,劳动密集型轻工产业实现提级化,园区现有打火机企业及配套企业10余家,产业工人2500多人,箱包企业进一步形成规模。
同为新市民的刘学强,是去年搬入德龙新区三期中的一员。“相比老家,新家园有了更宽广的就业条件,要想过上更好的生活,还得靠自己工作挣钱。”
今年6月,得知德龙新区的新邻居张月轩自主创业,在北部工业园区开办荆三角电子厂带领乡亲齐发展的消息后,刘学强积极报名参加,结束了打零工的日子,成为了一名产业工人。“刚搬来那会,为增加家庭收入,我一直在周边打零工。这下好了,来到这实现稳定就业,这是计件活,多劳多得,我们干起活来也有动力。”
解决新市民就业诉求,有针对性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设置就业咨询点,开展多场次现场招聘会;设立扶贫车间,有效帮助新市民剩余劳动力灵活就业等多举措,促进新市民增收创收成效日益突显。
下一步,大龙开发区将继续搭建“致富桥”走上“幸福路”,全力做好移民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助推新市民美好生活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