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企业转型为何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
企业战略转型中有一种反初衷的逻辑,即转型能力越强的企业,越会陷入前瞻性不足的“怪圈”。
邓新明 邱雯韵中欧商业评论(ID:ceibs-cbr) 本文中,我们重点探讨了不同转型能力对企业是否转型与转型态度的影响,先看结论与启示:
转型能力越强,企业在经历冲击之后进行战略转型的可能性越高。这主要是因为较强的转型能力给予企业的转型“底气”与“保障”较足。因此,企业应注重转型能力的建设,并将战略转型作为应对外界环境冲击的重要策略之一。
企业战略转型中有一种反初衷的逻辑,即转型能力越强的企业,越会陷入前瞻性不足的“怪圈”。企业应在保持并提升自身转型能力的同时树立“未雨绸缪”的危机意识,实施更具前瞻性的战略转型。同时,企业应考虑适当提高战略的弹性,如制定“Plan B”方案,或提高公司战略面对环境时的敏感度等。
技术资源较匮乏与一般的企业数量接近企业总数的50%,企业在战略转型中的技术创新能力都有待提高,因为技术已经成为它们转型道路上的“绊脚石”。
企业的信息处理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战略转型决策的科学性程度,它能够为企业新战略的执行提供智力支持。因此,企业要学会科学地获取、分析与运用各种信息。
较为开放的组织文化能够助力企业的战略转型。企业应当注重培育健康、开放的组织文化。此外,企业还应当注重提高内部沟通效率,如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传递机制等。
若企业拥有较强的资源配置能力,其往往能够做到“物尽其用”,有效保障战略转型的落地。企业应当提高自身的资源配置能力,如灵活运用ERP系统等。
政企关系较好的企业容易陷入一种“温水煮青蛙”的处境。企业应在与保持良好关系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危机意识和危机处理能力,实施更为主动的战略转型。
01 “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转型窘境
俗话说,心有余而力不足,经历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渡劫”,不少企业开始思考转型之路,但是鉴于在战略调整、信息处理、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能力欠缺,不少企业都陷入了“想转而不能转”的尴尬境地。本次调查的581家企业中,有77.20%的企业在主观上愿意进行战略转型,然而却只有54.92%真正实施了转型。这22.28%的缺口反映了企业转型意愿与转型能力之间的显著差距。
总体来说,促使企业进行战略转型的因素主要包括企业转型的动力和能力(图1)。转型动力主要包括外部动力与内部动力。转型能力主要是指能够保障企业战略转型顺利实施的众多技能,这些资源将为企业新战略、新方法的执行与贯彻提供保障与支持。国外学者弗兰斯指出,转型能力的高低是决定企业能否成功转型的关键因素,企业的转型能力越高,其实施转型与转型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高。
02 组织能力越强,越偏向危机性转型
在内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之下,企业会产生进行战略转型的动机,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转型能力,才能够克服种种约束,将战略转型顺利实施下去。进一步来说,企业进行战略转型所需要的组织能力,必须能够使企业从当前的战略和历史行为中“解放”出来,摆脱原来的那一套体系,将新方法、新思想坚定地推行下去。组织能力主要包括战略弹性、战略认知能力、资源配置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
战略弹性
国外学者纳德凯尼与纳拉亚兰提出,“战略弹性”是企业通过改变战略以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是企业持续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若企业能够对内外部环境变化做出及时反应,则拥有较高的战略弹性。本次调查中,66.09%的企业拥有较强的战略弹性,只有9.98%的企业表现出战略弹性较弱。同时,我们发现(表1),战略弹性较强的企业进行前瞻性转型的比例仅为13.28%,远远低于危机性转型(67.71%)。而战略弹性较弱的企业,前瞻性转型的比例高达55.17%。究其原因,战略弹性较强的企业在面对环境冲击时,往往表现出一种更强的“战略自信”,偏好于在环境发生变化后才开始进行转型;而战略弹性较弱的企业似乎了解自己的“不足”,所以表现出更强的前瞻性认知。否则,较弱的战略弹性,再加上缺乏前瞻性的战略认知,企业必然要被市场淘汰。
战略认知能力
企业的战略认知能力是指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趋势作出判断并设定目标的能力,这种能力使得企业通过对环境机会与威胁、企业优势与劣势变化的综合性判断,对企业的目标体系进行调整。受访企业中,战略认知能力较强的企业占比高达72.29%,说明大部分企业能够做到在环境发生变化时迅速找到一个目标,并规划好实现路径。
企业的战略认知能力与其转型态度也有着密切关联。调查发现(表2),战略认知能力较强的企业在疫情后实施危机性转型的占比(65.48%)高于战略认知能力较弱的企业(46.34%)。这主要是因为,较强的战略认知能力能够使企业对环境的实时变化有更好的把握,从而使企业在应对环境突变时表现得更为沉稳;而战略认知能力较弱的企业由于对环境激变的应对能力更低,往往需要“笨鸟先飞”,在环境已对其造成不利影响前便进行前瞻性的战略转型。
资源配置能力
企业拥有丰裕的资源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如果配置不当,企业也可能陷入“打烂一手好牌”的尴尬境地。低效的资源配置体系可能导致新的战略目标得不到应有的资源支持,最终企业的转型达不到预计效果,甚至失败。相反,若企业拥有高效的资源配置体系,则能够“物尽其用”,从而有效保障企业的战略转型。调查中,72.46%的受访企业资源配置能力较强,18.76%受访企业的资源配置能力一般,8.78%受访企业的资源配置能力较弱。我们发现资源配置能力较强的企业中在危机之后进行战略转型的企业比重是更高的,达到55.82%, 这一结果充分说明企业的资源配置能力越强,则实施转型的可能性越高。
进一步我们还发现,资源配置能力较强的企业进行危机性转型的占比(66.98%)比资源配置能力较弱的企业(56.86%)要高,而后者进行前瞻性转型(27.45%)的可能性又比前者(12.11%)大。这说明较高的资源配置能力给企业运营带来了一种高效率,可以确保企业在环境变化之时有条不紊地展开从容的战略部署,其转型时点与环境变化时点之间的时间差也会大大缩小。而对于资源配置能力较差的企业来说,若在环境变化已对其造成不利影响后才开始进行战略转型,则它极有可能会措手不及,战略转型也达不到应有的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