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就业路 脱贫有动力
毕业于延安大学的庞雅珊,是汉中市西岔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立志在家乡当一名人民教师。通过定向招聘,庞雅珊成为一名教师。除了绩效工资、乡镇补贴及偏远地区补贴,庞雅珊每个月有4000多元的收入。2017年以来,汉中市累计招聘52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学毕业生走上基层事业单位岗位,其中乡镇中小学教师248名,乡镇医疗卫生人员95名,乡镇站办所工作人员181名。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也为实现乡村振兴充实了基层人才储备。
高位推进,制定政策明确范围。在对接基层人才需求和贫困户大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将基层事业单位定向招聘贫困户大学生作为脱贫扶贫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列入年度扶贫计划,提出了“定向招聘、服务基层、助推脱贫”的工作思路,从2017年开始,每年从县及县以下事业单位统一公开招聘中设置10%的岗位,专项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大学毕业生定向招聘政策。2020年,汉中市计划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大学毕业生中定向招聘132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第一批66个岗位目前已有453人报考,第二批岗位将于8月中旬发布公告。
调查摸底,科学编制招聘计划。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摸底,详细掌握未就业贫困大学生的年龄、学历、专业结构等基础信息。同时根据全市基层事业单位编制空缺情况,征集适合本地大学生就业的基层教育、卫计、农业、水利等事业单位岗位,做到了“三定”,即定编制、定岗位、定名额,并通过各类渠道向全市公布招聘计划。
突出导向,严格限定报考条件。在设置报考条件中,明确提出三个必须:“必须为本市户籍、必须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必须取得高校毕业证”。对偏远乡镇岗位,采取适当降低学历、不做专业限制等措施。
刚柔并济,健全机制留住人才。为让被聘用人员稳定扎根基层,一方面在与其签订聘用书时,明确权责义务,要求必须在基层服务5年以上方可流动。另一方面,有针对性政策倾斜,落实好乡镇工作补贴、贫困县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定期培训等基层一线关爱性政策,让这些基层“高才生”既有“干头”,更有“奔头”。
“如果没有定向招聘,就没有我的今天。”城固县老庄卫生院护士余小宝,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汉中市事业单位定向招聘,余小宝被聘为乡镇医疗卫生人员。面对新冠疫情肆虐,余小宝舍下家中嗷嗷待哺的娃,连续驻守城固县高速出口,登记来访人员信息、测量体温……忙碌于疫情防控一线。她认真耐心细致,赢得了病患和单位领导同事的一致好评。在平时的工作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是广大定向招聘贫困大学生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汉中市定向招聘的贫困户大学生平均年工资收入在5万元左右,约是贫困户家庭平均年收入的5倍,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52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学生中,有511名直接补充到乡镇事业单位从事脱贫攻坚工作,由“被帮扶”转变为“帮扶人”。2017年以来仅1人因个人意愿辞职解聘,其余均稳定在基层一线。
“我们把贫困户大学生就业问题摆在重要位置,通过定向招聘贫困家庭大学生,只要上了大学,愿意回到本地就业的,我们开发岗位,帮助其充分就业,从而也稳定基层人才队伍,实现基层单位和高校毕业生的‘双赢’。”汉中市人社局工作人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