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辽宁人才派遣网,在这里为您提供最一流的人力资源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HR资讯-行业动态

高校应届毕业生扎根基层 以奋斗姿态书写“中国梦”

总书记近日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亲切回信,肯定他们到边疆基层工作的选择,对广大高校毕业生提出殷切期望。这封回信在广大青年学子尤其是高校应届毕业生中引发热烈反响。

我省一批批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高校毕业生选择扎根基层就业,播下奋斗的种子、追随梦想的脚步,把个人理想与中国梦紧密结合在一起。

回到大西北,让孩子们了解更大的世界

曾获南京大学栋梁奖学金特等奖、美国百人会英才学者、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员等40项荣誉,主持参与项目近30个,合作出版书籍5部,获得软件著作权25项、发明专利1项——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17级情报学博士杨金龙是名副其实的“学霸”。

当得知杨金龙选择回到家乡甘肃工作时,他身边绝大多数人都非常惊讶。在毕业典礼上,杨金龙作为研究生代表发言表示,“带着自己的知识和资源,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一种坚守奉献的情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

回到大西北,是杨金龙2010年进入南大求学时做好的决定。“我是学情报的,可以像做研究一样,对薪酬、资源、环境等十多个指标做更优的就业去向评价,但这改变不了我内心最强烈的感情。”刚来南大读本科时,他仿佛进入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大大的图书馆,海量免费学习资源,只要你有意愿,遍地都是有用的资源和平台。”

就读南大期间,杨金龙连续两年去海南开展支教志愿服务,与海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建反哺联盟,捐赠爱心图书室,建立社会实践基地。“我们院在海南3个县的中学都有服务点,大家接力支教,带孩子们了解更大的世界。”杨金龙发现,当地孩子的语文水平较落后,除了短期支教,要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还需要搭建更好的平台。

教育改变世界,杨金龙最终选择西北师范大学也有这方面的想法。“师范学校强项在于教育,未来可以通过西北师大教学资源,带动地方基础教育的发展。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家乡的孩子们得到更好的教育。”

扭转“怪现象”,到能施展才能的地方去

高校毕业生就业一直存在一个“怪现象”:最能施展专业才能的基层工作单位,大多数人不愿意去;和基层越近的专业,毕业生就业时反而离得越远。

“按理说,基层林场是林学专业最对口、最能施展才能的地方,但是以前同学们对基层有误解,不愿去、不敢去。”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华光说,近年来,学校将择业观教育渗透到“新生入学-在校学习-毕业求职”的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学术讲座、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引导学生走向基层、知行结合,树立社会责任感。

今年应届毕业生的去向,让王华光看到了学生择业态度的变化。“我的家乡在广西桂林,那里的森林不仅孕育了多彩自然,更是帮助当地贫困户增收脱贫的重要资源之一。”林学院应届本科毕业生卢旭说。

高考后,卢旭毅然填报了南京林业大学森林保护专业。大三下学期,一次偶然机会,卢旭在由学院举办的“林家讲堂”上,听到广西黄冕林场负责人讲述他们在一线守卫绿水青山的故事,深受触动。讲座结束后,卢旭主动添加林场负责人的微信,并表达想要暑假去实习的意愿,林场负责人欣然应允。

带着一把镰刀、一个喇叭和一本工作记录簿,每天7点,卢旭便和林场的技术员、护林员开始的工作。七月的八桂大地,阴晴不定、酷暑难耐。白天伐木、抚育,调研、记录,晚上到林区及农户家中宣讲森林保护和防火知识。一个暑假下来,卢旭走坏两双鞋,完成两本工作记录簿和一篇调研报告。

这次的实习经历更坚定了卢旭扎根基层、守护绿水青山的信念。他不仅自己主动请缨,更带动身边的好友、同窗,吴秀干、田小东、农美玲、孙楚楚……一个又一个毕业生递交他们希望去往基层工作的“书”,这也让王华光备感欣慰。 

[返回上一页]
在线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