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就业扶贫“组合拳” 增强乡村振兴“源动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收入之源。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又突遭新冠肺炎疫情的猛烈冲击,随州市人社局聚焦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扎实履行稳就业、保居民就业首要之责。
一方面,立足当前,聚力脱贫攻坚,打好就业扶贫“组合拳”。围绕“就业增收”做文章,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劳动力端稳“饭碗”。截至5月底,全市有就业意愿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5.39万人。
一是多方组织劳务输出,让“打工一族”出得去。提早谋划疫后返岗复工工作,在疫情期间开展摸底调查,统计清楚了16.75万名务工人员就业去向。复工复产后,调动各方资源,开通“点对点”离随劳务输出渠道,用一个半月的时间让16.17万名务工人员返岗就业,其中帮助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返岗8397人次。
二是多方拓展就业渠道,让“居乡人员”留得住。制定年度就业扶贫工作要点,明确“真金白银促就业”、“特色培训提技能”、“企业吸纳有补贴”、“推介就业同样奖”、“自主创业多支持”、“公益岗位来托底”等一揽子政策。调整就业补助资金支出,设立外出务工交通补贴,鼓励精准扶贫对象主动返岗,预计为2.36万人次返岗人员发放交通补贴800万元。根据疫情态势在全面开展“网上招聘会”的同时,适时启动乡镇巡回、入企招聘、专场招聘等小微型现场招聘会20余场次。大力支持扶贫龙头企业、就业扶贫车间复工复产,提高117个就业扶贫基地(车间)吸纳就业能力,已落实企业吸纳困难人员就业奖补资金110.2万元。
三是多方开发公益岗位,让“三无人员”有收入。继续对异地搬迁户和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三无”贫困劳动力实行托底安置。在前期已开发1789个乡村精准扶贫公益性岗位的基础上,新增保洁、绿化、护林等乡村公益性岗位608个。
另一方面,着眼长远,激活人力资源,增强乡村振兴“源动力”。围绕“乡村振兴靠谁干”这个问题,多措并举盘活农村人力资源。全市8个返乡创业项目入选省级示范项目,广水市返乡创业园区被评为省级示范园区,共获得省级奖励资金128万元。
一是实施返乡创业三年计划,壮大农村市场主体。自2018年起,启动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开展返乡创业基地认定、返乡创业示范项目和示范园评选、返乡创业项目路演、返乡创业典型事迹展播等活动载体,持续浓厚返乡创业的氛围。行动实施以来,新增返乡创业主体5000多家,带动就业3万余人,其中带动乡村贫困劳动力就业4600多人。6月5日,在广水市召开了全市人社行业扶贫暨返乡创业现场会,进一步总结经验、明确目标、强化措施。
二是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提升农民致富本领。广泛开展修脚师技能扶贫项目制培训,对贫困人员实行“三免一补”“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就业率达90%以上,平均月工资水平达4500元以上。今年该项目被省人社厅评为“2019年度全省优质就业创业培训项目”和全省培训紧缺技能人才十大品牌专业。巩固精准扶贫对象培训成效,在对全市有培训意愿精准扶贫对象全部轮训一遍的基础上,自去年年底启动开展了第二轮培训。将职业技能培训从城镇企业向农村延伸,在当前线下培训暂停的情况下,组织农村学员和精准扶贫对象通过互联网平台免费参加线上技能培训。全市22家定点培训机构共组织培训农村学员3770人。
三是出台回乡就业创业政策,优化农业营商环境。抓住外出务工人员滞随“窗口期”,提请市在全省复工复产前率先出台了《关于激励回乡人员就业创业工作措施的通知》,支持小工厂、小农场、小物流、小电商、小服务等“五小”创业项目,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人民网、经济日报、中国劳动保障报、湖北日报等媒体给予关注。持续开展“人社惠民政策进万家”活动,把政策宣传作为政策落实的重要一环,通过报刊、广播、电视、公益短信等传统媒体手段,公众号、朋友圈、小视频等新媒体手段,宣传单、大篷车、“村村通”等“土法上马”,扩大政策知晓率和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