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才聚智,激活决战决胜新动能
县级医院的医疗设备已经可以向东部地区看齐,但熟练准确使用设备的人才却远远不够。一张CT片扫描出来后,能够解析读片为诊疗提供精准技术支撑的医生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深入推进,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加大力度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吸引了一批人才在脱贫一线建功立业。然而对于一些深度贫困地区来说,教育、医疗等专业技术人才仍然不敷使用,严重制约着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公共安全水平。
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刻不容缓。但贫困地区条件艰苦,基础薄弱,在人才引进中处于劣势,当前又该如何发力?
近期,贵州毕节市发布了2020年“脱贫攻坚专项引才”招聘公告,聚焦产业脱贫、医疗脱贫、教育脱贫,面向全国公开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1018名。地处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毕节,目前仍有3个未摘帽贫困县,对人才的渴求十分强烈。
记者注意到,招聘公告上出现了“简化程序”“特事特办”等关键词。据毕节市委组织部有关同志介绍,为了“抢滩”疫情过后大量人才求职的黄金期,毕节市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采取网上报名的方式,组建专家组对通过资格审查的报名人员进行面谈、测评,限时办理入职手续,力求提高效率,网罗更多人才。
与此同时,云南怒江州兰坪县委组织部也在酝酿主动出击引才。从周边县市摘帽的成功经验中,他们不断反思总结,计划今年提前联络高校的就业部门做好宣传工作,对成绩优异、符合条件的学生在校内就签署意向性就业协议,本科毕业生愿意签约到乡镇卫生院、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可直接签署就业协议,放宽临床医学、水利水电、电子商务等紧缺专业的开考比例。
相对于深度贫困地区的人才缺口而言,仅靠刚性引才还难以满足脱贫发展的需要,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成为柔性引入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渠道。
近年来,甘肃抓住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契机,积极从东部引入高层次人才来甘开展帮扶工作。据省委组织部人才处透露,今年甘肃计划加大工作力度,从东部引入教育、科技、卫生等领域1112名人才开展支教、科技交流、免费义诊、培训等帮扶工作,并在人员分配上向未摘帽贫困县倾斜。
今年3月,甘肃本年度首批东西部扶贫协作科技项目落户临夏州,厦门派出的羊肚菌特色食用菌栽培、新型设施农业数字化等多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带着技术、优良品种和资金前来,为临夏发展特色产业攻克技术难关,助力脱贫增收。
着眼于深度贫困地区医疗、教育水平提升,一批“医联体”“校联体”纷纷成立,为脱贫一线敞开了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大门。截至今年4月,四川省内429家内地优质医疗卫生单位与贫困地区578家受援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结对关系,选派1722名医务人员到脱贫一线服务。
“我们愿意毫无保留地输出骨科管理和技术团队,将越西骨科中心打造成凉山州医学重点专科,实现90%以上骨科病人在越西县县域内就诊的目标。”不久前,四川德阳市二医院与越西县第一人民医院共建骨科医联体,德阳市二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张德军充满期待地说。
精准匹配需求,盘活人才资源
最近,四川凉山州牧业经营管理站副站长徐文福作为下派的农业指导专家,正在美姑县参与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工作。他在督战调研中发现:虽然每个村都配备了驻村农技员,但匹配的精准度不够,有的农技员是搞养殖的,对村里的种植产业无法提出专业指导;有的农技员经验不足,应对产业上实际出现的问题有些力不从心。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在脱贫攻坚冲刺阶段,创新专家服务团、技术服务队等组织方式,将急需人才精准匹配到各项产业中,可以极大地解贫困地区燃眉之急,高质量推动产业发展。
记者从贵州省委组织部了解到,为给未摘帽县产业发展保驾护航,贵州今年大力开展产业专家精准服务脱贫攻坚活动,给4357个村的每个主导产业匹配一位相关领域专家,在乡镇成立产业小分队,在挂牌督战县配备专家团。专家通过“集中问诊”“订单服务”的方式量身定制方案,充分发挥特长开展指导,随时跟进进度变化,保证指导不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