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新时代下就业新特点
我们探讨的新时代应该有两个考虑维度,一个是世界发展的新时代,另一个是我们自身的新时代。目前我国基本上走到富起来的阶段,接下来将逐步进入如何强起来的阶段。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
中国近40年来的改革开放,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发展成就。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形成了具有自我特色的发展道路。这样的发展路径可以归纳为“压强式突破、系统性创新、整体性发展”,即在关键核心领域集中力量突破重点环节,以此带动相关领域的系统性创新,各系统的创新发展又全面激发和推动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在内的整体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在后发展的发展过程中,主导、从长远利益出发、准确把握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性的领域和问题,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产生压强式突破的重要基础。
劳动就业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部分,就业工作中也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压强式突破的发展特征。2000年左右国企改革带来的大量下岗失业与再就业压力的顺利化解,这两年实施的产业结构转型以及去产能措施中劳动者的安置问题等,都是在集中力量扶持下完成的。
如何认识新时代下劳动领域的新特点
在新时代,我国的基本矛盾是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各种需求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追求民生、追求以更高就业质量为核心的发展方向。我们经常使用“人口红利”一词,其实这一提法是把人口(准确地说是指劳动力或劳动者)当作经济发展的要素和工具来看待,中心内涵是人口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红利;现在发展目标和政策重点发生变化,可以换换用法,变成“红利人口”,即更加关注经济发展为人口(民众)所带来的红利。这是工作重点的转变。
另外,十九大报告把提高就业质量提到了更重要的位置。原先我们管理就业主要是创造就业机会、帮劳动者找到工作,这是一个入口的工作。但是就业质量不但管入口,还要管入口之后获得什么样的保障。在就业质量中,一个是物质保障,一个是精神保障。精神保障就是在就业过程中的自由选择和安心感,包括工作内容、时间、地点、方式等事项。只有劳动者满意了,我们的就业工作才算是实现了目标。
加强对灵活就业的关注
灵活就业目前在全球都在迅速发展。国际劳动力市场也正由稳定性向灵活性发展。当前,就业的稳定性的内涵正发生变化。比如我们说就业率,以前是以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场所、固定的工作内容、固定的收益来做稳定性的考核,但现在的稳定性不仅仅是过程当中的稳定性,劳动保障的稳定是稳定性的核心内容。
灵活就业的发展和保障是我们接下来的一项重点工作。灵活就业需要分层次对待。在灵活就业中,大约50%是自我雇佣,25%是由原来的固定就业转变为灵活就业,还有25%是由新的平台经济等创造的灵活就业机会。在灵活就业中,工作过程是分解与整合的过程,把原有的岗位分解为不同的工作内容,同时,把原有的劳动者也分解成为具有不同技能的个体,然后再进行匹配整合,实现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这一高效的发展模式。这一发展机理,其实是劳动分工更精细化的过程,最终是效率的提高。因此,靠人为的制度和政策很难阻挡灵活就业的发展趋势。应该在保障就业、提高灵活就业者的劳动保障水平上下功夫,以推动灵活就业的健康发展。
在机器人不断取代人类工作的时代,应进一步加强劳动者的技能培训。比如,随着数字经济的到来,青岛港已经有了无人化港口,由机器人操作码头货物的装卸。这些工作被机器人取代之后剩余的劳动者只能转到其他的工作岗位。所以,适应数字经济下的劳动技能培训、劳动者能力的提高也将是近期或者长期的重点任务之一。
另外,把正规的或者标准就业跟灵活就业放在一个平台上同等对待,全覆盖,这也是我们长期的工作要点。只要保障制度能够跟得上,企业可以自由选择,劳动者也可以自由选择高质量的就业,大家心情舒畅,自觉就业则变成自在就业。
政策要分层实施
有些时候群体不一样,发展阶段不一样,分类管理会更有效。去年关于网约车的规范措施等,北上广出台了非常严格的限制政策,但是一年多过去了,这个政策并没有被很好地贯彻执行,因为这个政策的主导理念不符合灵活就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政策的实效、稳定性会打折。所以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分层、分地区、分阶段会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