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聚焦”全力保障复工复产用工需求
针对解决目前存在就业难和用工难问题,山东省各级人社部门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按照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的要求,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创新模式、精准发力,因人因企因地精准施策,着力打造专网服务、专员服务、专车服务、员工共享等用工新模式,全力打通复工复产中的用工堵点,努力将疫情对就业的冲击和影响降到更低,稳住就业基本盘。
聚焦重点企业“用工难”,打造“一对一”专员服务新模式
一是保障疫情防护重点生产企业用工需求。把防疫物资生产必需、公共事业运行必需、群众生活必需的企业作为用工保障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满足企业用工需求。面向16市的500家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防护物资生产企业,建立24小时用工调度保障机制,24小时应急响应,全力保障防疫生产企业满负荷生产。
二是保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用工。建立省、市、县三级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用工服务专员队伍,采取电话、网络等方式主动对接企业,实现服务企业办事、参与企业招工、跟踪企业纾困3个“全程服务”,努力做到“多服务、不干预、多帮忙、不添乱”。东营市人社局成立7支企业用工服务队,配备600余名服务专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等“四上企业”全部实现“一企一专员”。
三是保障外贸企业用工。重点关注订单交付急、用工缺的外贸企业,及时收集汇总用工需求信息,利用省人社厅“线上有招”云平台、省商务厅“选择山东”云平台“两朵云”,主动发布外贸企业招工信息,主动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题,保障外贸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聚焦重点地域“返岗难”,打造“点对点”专车服务新模式
一是积极帮助对口劳务扶贫协作地农民工返岗复工。向省对口劳务协作市——重庆籍贫困劳动力筛选提供152家用工单位、22838个就业岗位;向青岛市对口劳务协作市——贵州安顺市提供海信集团等45家企业的1065个就业岗位。截至2月28日,通过包机、包车点对点方式,已有226名渝籍贫困人口来山东就业,143名安顺籍务工人员抵达青岛就业。
二是积极帮助省内劳务输出集中地农民工返岗复工。为畅通省内农民工出行,省、市、县三级人社部门均明确农民工点对点包车服务联络人,专门负责解决返岗农民工的交通运输问题。建立全省统一的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用工对接服务平台,及时发布企业复工和农民工返岗信息,并协调指导劳务输入地与输出地主动对接、靠前服务,构建起“出行需求清——行前服务足——返岗交通畅——抵达入企顺”的“一站式”服务机制。目前,已开行定制化包车客运955趟,接送返程务工人员2.16万人。
聚焦重点群体“就业难”,打造“屏对屏”专网服务新模式
针对高校毕业生和农村劳动力求职招聘渠道受限等新问题,山东人社部门积极开辟新的就业服务渠道,大力发展“互联+”培训、“互联+”招聘、“互联+”经办,把线下的就业培训、就业招聘、就业经办搬到了线上,将过去的就业服务“面对面”模式转变为“屏对屏”模式,让求职者享受技能培训、求职招聘到签约入职的“一条龙”专网服务。
一是大力发展“互联网+”技能培训。把线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劳动者“战时”培训举措和“长期”技能储备手段,推出“线上先期理论培训+线下后期实操训练”模式,遴选优质线上培训平台,广泛开展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并对农民工、离校2年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及贫困家庭子女“四类人员”,按照5元/学时标准给予生活费补贴。截至2月26日,全省各类群体参加线上培训79406人,其中农民工等四类人员占38.7%。
二是大力发展“互联网+”求职招聘。充分发挥线上求职招聘高效、智能、便捷的优势,以山东公共招聘网为主平台,以“就选山东”高校毕业生求职招聘“云平台”、智联招聘网、58同城和16市公共招聘网为辅助平台,搭建起全省互通互联的求职招聘网络。启动“春风行动”网络招聘服务活动和“线上有招”高校毕业生招聘专项行动,做到了“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目前,全省求职招聘线上平台日均新发布岗位信息4.1万次,求职人数4.7万人次;3.79万家用人单位在网上发布岗位需求91.41万个,达成就业意向10.43万人,有效缓解了劳动力市场供求错时矛盾。
三是大力发展“互联网+”就业经办。以山东公共就业人才服务网上服务大厅为主平台,各市公共就业人才服务网站、微信公众号、APP等为辅助平台,大力引导就业人员“网上办、掌上办、电话办、邮寄办、自助办”,实现了线上登记失业、申领失业保险金、稳岗返还、调解仲裁等经办业务的“全程网办”。2月份以来,向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9亿元,惠及企业6359户;通过“互联网+调解”模式受理复工时间、工资支付等政策咨询和举报投诉2500多人次,在线处置劳动关系问题600余个。
聚焦企业用工“不平衡”,打造“企对企”共享员工新模式
一是搭建人力资源调剂平台,加快实现员工共享。动态了解企业用工情况,完善企业复工复产用工数据库,建立人力资源调剂机制,引导员工富余的服务业企业向用工短缺企业派遣员工,让经过健康排查、检疫的员工加入临时用工队伍。
二是搭建行业协会人力资源调剂平台,加快实现员工共享。充分发挥公共就业协会作用,建立协会成员单位微信群,搭建行业协会人力资源调剂平台,发布用工诉求和富余员工基本情况,会员企业共享员工,促进了管理岗位临时用工、生产线社招、三产闲置人员在会员企业间的顺畅流动、无缝对接。同时,超前谋划“员工共享”涉及的工伤保险、薪资安全、劳动关系等问题,努力维护共享员工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