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产值倍增工程,加快做大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规模。实施上市培育计划,遴选具备上市条件、总部在青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一对一制定培育和扶持方案,加快实现本土机构上市零的突破。其中纳入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培育库,建设市级技术创新中心的机构,给予20万元科技计划项目支持。实施领军扶持计划,遴选一批引领转型升级、快速实现产值倍增的领军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给予领办人50万元至100万元奖励。实施重点引进计划,每年遴选一批新落地高端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领办人,给予更高400万元奖励。实施强基计划,对纳统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按其每年新增营业收入给予奖励,单个企业更高奖励30万元。
实施转型升级工程,加快优化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结构。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创建科技型企业,对通过及再次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分别给予15万元和10万元奖励。打造“青岛市优秀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品牌,对为保障劳动用工、招才引智等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给予更高30万元奖补。加快人力资源服务诚信体系建设,对获得、省、市三级诚信机构的,分别给予20万元、15万元、10万元奖励。
实施市场拓展工程,加快提升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化水平。支持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有偿参与购买服务目录项目,目录内容进行动态调整。落实“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发展战略要求,大力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数智化转型。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挥作用,全职引进优秀高层次人才的,按标准给予一定奖励。支持企业委托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引进产业高端人才,给予更高50万元猎聘补贴。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创建青岛市人才驿站、青岛市招才引智工作站,自主举办引才聚才活动,承担招才引智相关工作任务,经评估考核按规定给予奖补。
实施创新发展工程,加快推进人力资源服务融合创新发展。培育一批有规模、有特色、有辐射力、有影响力的产业园区,对新获评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给予50万元奖励。经积极争取,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纳入市人才园区范围,根据绩效评估结果,给予园区补贴奖励。围绕新旧动能转换、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胶东经济圈一体化、乡村振兴、东西部协作等重大发展战略部署,鼓励和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促进会、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联盟)自主举办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活动,每年评选一定项目,给予更高不超过50万元奖励。推广人力资源服务国际化发展“青岛模式”,支持有条件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争创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
实施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加快打造一支高素质、职业化人才队伍。实施骨干人才职业发展计划,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人力资源服务培训基地、见习及实习实训基地,加快行业骨干人才和基础人才培养培训。推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职称评审工作,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支持行业组织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业领军人才评选,建立行业发展智库。实施领军人才挂职培养计划,促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链接头部企业等资源,助力头部企业解决劳动用工、招才引智等需求。实施突出贡献人才服务保障计划,对“青岛市优秀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领办人进行通报表扬,聘为“青岛引才大使”,按规定发放青岛市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赋予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更多的社会认同感。(青仁轩)
内蒙古乌海:打造有影响力的人资源服务产业基地
日前,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出台《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10项措施,建立健全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实现行业集聚效应初具规模,服务质量效能持续增强,行业人才素质全面提升,市场发展环境日益优化。
加快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采取“一心多点”模式,逐步打造自治区西部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基地。鼓励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展,坚持培育本土骨干企业与引进先进地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相结合。引导受“双减”政策影响有转型意愿的校外培训机构进入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集群。
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业领军人才研修计划,多渠道培育和引进行业急需高层次人才。依托市高职院校等职教资源建立人力资源服务培训基地,开展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提高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信息化数字化建设。
推动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发展。实施“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行动,加强数据分析与应用,推动公共服务机构信息平台与经营性服务机构自建系统联网互通。拓展人力资源服务产品,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聚焦乌海市“两个转型”丰富服务业态,重点发展高级人才寻访、人力资源外包、人力资本等高附加值项目。创建人力资源服务品牌,实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品牌培育和价值提升行动,培育一批知名企业和品牌。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五减三最”和“八个严禁”“四个坚持”工作要求,进一步降低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准入门槛。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加大对人力资源市场的监管力度。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开放交流,对标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先进地区,学习先进理念、技术、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