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 努力激发和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各级组织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对干部负责、为干部担当,是干部甩开膀子大胆干事的信心支撑。各地党委及其组织部门带头担当负责,旗帜鲜明为担当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以组织担当带动干部担当、以组织作为促进干部作为。
将“三个区分开来”具体化。广西出台《容错纠错办法(试行)》,明确容错纠错边界,强化制度执行力,已为149名干部容错。四川将法律法规、党规没有明令禁止等7个方面内容纳入容错范围,区别对待探索失误和违纪行为。浙江推动11个市、81个县(市、区)和部分省直单位出台容错纠错等文件,省纪委、省委政法委、省发改委等30家部门单位结合职能建立容错清单。福州市建立由组织部门牵头,纪检监察机关等部门单位参加的容错纠错会商机制,共同承担受理、调查、核实等工作,形成“申请—受理—核实—认定—反馈”的完整闭合链条。浙江湖州市、新疆哈巴河县借鉴“仲裁委员会”模式,由组织、纪检监察、政法、、审计等单位参与组成容错纠错裁定委员会,明确实施容错纠错的主体和程序。山东烟台市要求问责机构在启动问责程序的同时,一并开展容错免责调查核实,对该问责不问责的进行追责,该免责不免责的也进行追责。
建立澄清保护机制。内蒙古制定《关于查处诬告陷害举报为干部澄清正名的实施办法(试行)》,各盟市分别制定工作细则,对诬告陷害行为的具体情形、追责问责、结果运用、澄清正名等进行细化。浙江各级组织部门通过会议澄清、班子内部澄清、向本人澄清等形式, 为314名党员干部进行澄清正名,其中省管干部5名。云南召开澄清反馈会,对反映省管干部的不实举报,公开调查结果,现场澄清正名。海南文昌市探索建立检举控告件反馈答复工作制度,今年6月以来为19名党员干部及时澄清问题。青岛市城阳区建立澄清保护机制,及时为5名受到恶意中伤的干部澄清正名。江苏宿迁市宿城区建立干部履职“风险报备”机制,明确因秉公履职、从严处置、触碰利益可能导致被举报时,可提前申报《履职风险单》,当出现不实举报时,组织上及时为干部澄清正名,今年已有11名干部提前报备履职风险,5名干部被及时予以澄清正名。天津、辽宁、山西等地也出台制度办法和工作措施,及时为受到不实反映的干部澄清正名。
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黑龙江制定《惩戒诬告陷害行为办法(试行)》,对诬告陷害行为的界定、处理方式、从重或减轻情节等作出明确规定。天津制定《市纪检监察机关处置恶意举报行为暂行办法》、山西出台《处置诬告陷害行为暂行办法》、吉林制定《关于对诬告陷害行为责任追究处理办法》,对查处诬告陷害行为的基本原则、处理方式、结果运用等作出规定。河北、河南、内蒙古等地对实施诬告陷害的有关人员,及时纳入诚信体系失信“黑名单”,依纪依法严肃追究责任。
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吉林制定《关于大力宣传先进典型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的工作方案》,着力营造鼓励担当作为、崇尚苦干实干的浓厚氛围。江西制定《关于在全省开展“新时代赣鄱先锋”选树学活动的工作方案》,推选64名“担当作为好干部”。浙江评选表彰100名“浙江省担当作为好干部”,并将其事迹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北京策划制作“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电视访谈节目,目前已制作电视节目55期、报道党员干部127名。重庆连续举办35场“在希望的田野上”乡村振兴报告会、20场优秀员先进事迹报告会,6万人现场聆听。山东淄博市每年评选表彰60名“担当作为好干部”和10个“干事创业好团队”,河南罗山县每年表彰50名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三新好干部”,对担当实干先进典型进行集中宣传报道,引导干部见贤思齐、奋发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