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辽宁人才派遣网,在这里为您提供最一流的人力资源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HR资讯-行业动态

唤醒年轻人的工匠意识

沈阳,中国工业博物馆。

8月24日晚,这个由原沈阳铸造厂改造而成的老厂房里,洋溢着一片青春的气息。一群年轻工匠的到来,让这个曾见证过东北工业鼎盛时代的老厂房再次焕发光彩。

这是第十三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决赛的颁奖典礼现场,经过几天的角逐,来自广东省机械技工学校的王进凤、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的李想以及湖北省代表队、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等参赛个人和团队,在这里登上领奖台,分别斩获所属参赛项目。

今年的“振兴杯”在大赛工种和赛制上有何创新?这项大赛对于唤醒年轻人的工匠意识、传承工匠精神有何作用?不久前,记者走进“振兴杯”,一起感受这场青年技能人才的“嘉年华”。

细节论成败:作品公差到小数点后三位

“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始自2005年,由共青团中央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举办,如今已经走到第十三个年头。随着近年来技术的突飞猛进和新兴行业的崛起,“振兴杯”也一直在不断根据形势调整比赛的工种,汽车装调工比赛和动画制作比赛就是今年新增加的工种。

在汽车行业,汽车装调工是一种基础工种,主要对刚下生产线的汽车进行盘查、调整、校验。“2016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已经突破了2800万辆的大关,连续第八年蝉联世界,汽车的产品质量已经成为大众非常关心的话题。”来自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本届大赛总裁判长李陆山说,设置这个新比赛项目,就是为了带动相关产业年轻人提高产品质量意识,培养工匠精神,培育高技能人才。

来自浙江的选手任城龙今年才20出头,但已经是汽车装调方面的老手,此前曾参加过几次行业比赛。在他看来,这次比赛的考核更加注意细节、规范和程序,这对平时工作训练的习惯、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可以说,细节决定了成败”。

在数控车工和模具工的比赛上,对细节和精度的要求更为明显。

数控车工大赛上,考试题要求选手在5个小时内,高产且高效加工完成一个独立件和三个批量件。而独立件有50多个尺寸需要进行测量记录,公差最小的范围要在0.015毫米以内,更大的也要控制在0.034毫米内,超过规定公差范围就不能得分。选手要加工的批量件,尺寸虽然只有四五个,但只要一个尺寸超过规定公差,整件产品就为零分。

这些在外人看来极为苛刻的标准,在参赛选手甘露眼里却显得很平常。今年28岁的他是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三车间的一名数控车工,在他平时工作的车间,生产的核燃料元件的精度和质量要求非常苛刻,稍有不慎没有排查出不合格产品,就可能酿成不可挽回的大事故。

刚工作时,甘露生产出了几件报废品,开始他没当回事,“不就废了几件产品嘛”。没多久,他又加工出了报废品,而且还造成了批量报废。师傅很生气,但并没有多说什么,还帮他挽回了局面,否则公司会蒙受经济损失。从那以后,甘露下决心,“不给师傅和自己丢脸”,他手中再没出现过报废品。

“工匠精神的一个核心精神就是要精益求精,不放弃对细节的完美追求。”大赛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说,说到底,比赛的设计初衷就是在青年工匠心中牢牢树立质量意识,“这是成为一名大国工匠的基础。”

创新出巧匠:15小时如何打造1分钟作品

“时间好长啊,15个小时的比赛,中间连个中场休息都没有。”在动画制作赛场,一位工作人员感叹道。在这场比赛中,参赛选手以3人为团队,在设定主题下,每个团队要在15小时之内制作一部50—70秒的动画。

15个小时的比赛,可谓漫长。然而对于行业内人士来说,要呈现出来一分钟左右情节比较生动的动画,15个小时算是一个基本时间。“如果有可能,每个参赛选手都巴不得时间能再延长一点。”来自辽宁的参赛选手李刚说,如果按照市场的行情,一部1分钟左右的动画,从创作到交付总体算下来最快可能也需要5—6天时间。

这场比赛中,直到最后一分钟,李刚和队友们才完成他们的作品《追》。“本来做完了还想再看一遍,结果看到一半时间就到了。”李刚说,“好险,因为做到第十二个小时的时候还有一部分没完成,我们的一位队员急得都流鼻血了。”

一部小动画为什么需要那么长时间?“拿我们作品的二维制作方式来说,大家看见的每一秒动画都是用25张图完成的,也就是70秒动画需要制作将近2000张图片。”李刚解释道。

那么,大赛怎么评定作品的好坏?“我们考查的不完全是技术能力,而是综合考察。也要看看谁的点子好,谁的剧本有魅力,谁的故事情节更完整、更精彩。”本次动画比赛项目裁判长、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邵恒说,除了基本的技术能力考核,最主要还是看创意,千篇一律的作品很难获奖。

“创新是工匠精神的应有之义。”邵恒说,其实,创新就意味着不满现状,精益求精,这本身就是一种匠人精神。

据本届大赛组委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激发青年工匠的创新精神,本次大赛还以青年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为主线,穿插举办了多项创新主题活动,如同步启动“青创先锋 青年榜样”主题活动,寻找基层一线的青年技能人才;揭牌“青创先锋”示范工作室,向各代表队展示数控车工、模具工青年工匠的创新产品,打造创意生产与市场对接的“样板间”。

大赛聚人才:让更多年轻人愿意学技能、钻研技能

“振兴杯”的变化,可以说是当前我国职业技能人才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技能培训的发展、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以及全社会工匠精神氛围的形成,我国已经成长为一个技能人才大国。

根据人社部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底,全国技能劳动者达1.65亿,其中高技能人才4501万人,分别比2004年提高了89%和142%。

但与此同时,我国技能人才队伍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仍存在着总量不足,结构有待优化,供需矛盾突出,人才培养投入总体不足,发展渠道窄、待遇偏低,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等问题。

如何让年轻人不仅愿意成为白领、律师,也愿意成为机电工、汽修工?扭转整个社会尤其是年轻人的观念,树立全社会尊重工匠、青年人具有工匠精神的社会意识,至关重要。专家普遍认为,根本举措在于,要让年轻人看到,上技校和上大学一样是有价值的;更加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吸引更多的青年劳动者愿意学技能、喜欢钻研技能、坚持提高技能水平,才是持久之举。而在青年人当中举办高规格的技能大赛,无疑能够对年轻人的“工匠意识”起到唤醒作用。

如今,“振兴杯”大赛举办13届以来,已经在全国31个省区市及各行业系统共举办省级青工技能竞赛超过3000场,市级竞赛超过1.2万场,累计1300多万名青年技术工人参加各级竞赛,超过22万名青年通过技能竞赛活动晋升技术等级,一大批青年技能人才从中脱颖而出,成为领军人物。

“这在青年职工中形成了技能成才、岗位建功的良好导向。”大赛组委会办公室负责人说,“未来,我们将持续推动‘振兴杯’大赛实现‘体系化、常态化、国际化’。尽量扩大覆盖面,打造青年职业技能竞赛体系,进一步强化‘振兴杯’大赛与世界技能大赛的对接。”

[返回上一页]
在线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