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辽宁人才派遣网,在这里为您提供最一流的人力资源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HR资讯-行业动态

就业扶贫点亮脱贫致富“新希望”

就业是民生之本、脱贫之要。因此,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增收是精准扶贫的关键之举,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内容。

今年,按照“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思路,榆阳区深入推进转移就业、自主创业、技工教育赋能、职业培训提升、人才智力支撑和社会保险保障“六大工程”,创新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强化精准发力,全力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增收,为他们的脱贫致富之路点亮“新希望”。

就业保障,推进“造血式”扶贫

榆阳区积极发展扶贫车间吸纳,通过组织劳务输出、举办招聘会等形式,推荐贫困劳动力到社区工厂、扶贫基地转移就业。与全区数家大型民营企业精准对接,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变“输血”为“造血”,为贫困人员铺设就业脱贫路。目前,已举办3场大型招聘会,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228人,其中企业就业157人,单位就业45人,灵活就业26人。

在推进转移就业的同时,该区持续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针对贫困高校毕业生和农村贫困人口分别设置公益性岗位和特设公益性岗位。按照就近就地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发适合贫困人员实际的岗位,使他们在家门口就业。

40岁的巴拉素镇讨讨滩村刘润霞就是公益性岗位的受益者。因她和丈夫均患有不同程度的残疾,无法外出打工,今年5月,区人社局为其安置了特设公益性岗位。“以前一直都是靠政策扶持和种地生活,日子过的紧巴巴的。现在好了,我能在家门口靠自己的劳动挣钱养家,而且工作家庭两不误,心里踏实多了,对未来也更有信心了。”刘润霞满足地说道。

而在榆阳区,像刘润霞这样依托就业帮扶脱贫致富的并非个例。今年,全区在册贫困人员626人,已帮扶就业321人,其中转移就业228人、公益性岗位安置83人(其中公益性岗位安置20人,特设公益性岗位安置63人)。

资金帮扶,解除创业“后顾之忧”

分析近年来榆阳区贫困人员就业形势,可以看出创业历来是就业扶贫的一块短板,而缺资金、没技术是贫困人员创业过程中面临的更大困难。针对这一现状,该区出台新政简化贷款办理程序,缩短审贷周期,放宽反担保要求,将贷款重点用于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和贫困劳动力创业,并强化创业培训、资金支持和创业指导三项服务,鼓励和扶持农村贫困劳动力创业,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脱贫内生动力。

2019年4月,补浪河乡曹家峁村村民李国生萌生了种植山药的想法,但苦于缺乏资金,迟迟未付诸行动。区人社局了解情况后,与该村村委班子共同研究决定,以该村为基地,为李国生等24户贫困户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大力发展山药种植产业,并与该村兴发祥养殖合作社共同为种植户提供“种—产—销”一站式技术指导和“2元包收”兜底销售。目前,曹家峁村1080亩山药丰收在即,预计产值可达1200万元左右,每亩纯收入达5000元左右,不仅富了全村,还为全区集体创业脱贫树立了典型。

据统计,今年已对30名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进行免费创业培训;扶持10人成功创业,对其中5名符合条件者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1.5万元;为农户和农村企业发放110笔共计1515万元创业贷款。通过资金扶持帮助农村创业人员和小微企业做大规模、做出品牌,带动乡村振兴。


技能培训,“授渔”脱贫有“良方”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差、收入渠道少、农业增收低是致贫的重要原因。今年,榆阳区进一步创新培训方式,组建了由21名农、林、畜牧等部门专家组成的培训专家库,开设就业、创业、种养殖三大类20多个技能项目培训课程,采取“农民夜校”、“田间课堂”等方式,为664名贫困劳动力免费进行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变“授鱼”为“授渔”,从而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助推农村发展。

如今,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榆阳区也正在做最后的“提速冲刺”。今后,该区将针对难点短板,注重扩大就业规模与提高就业质量相结合,提高能力素质与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进一步夯实扶贫车间吸纳、返乡创业带动、有组织劳务输出、公益性岗位安置四条渠道,对零就业家庭贫困劳动力精准帮扶,着力提高就业扶贫劳务技能化程度,确保完成就业扶贫目标任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应有贡献。

[返回上一页]
在线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