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首都劳动关系和谐撑起一片蓝天——北京市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建设纪实
近年来,北京市调解仲裁工作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和疏解非首都功能过程中劳动关系出现的新变化。近3年间,北京在16个区及其街乡全部建立劳动争议调解中心;主导新建调解组织775家;全市调解组织调解劳动争议11万余件;调解协议经仲裁审查确认4088件……
数据的背后,是北京市调解仲裁工作者不懈的努力。
编织调解组织网络夯实调解工作平台
据北京市人社局调解仲裁处处长郑秀兰介绍,近年来,北京市仲裁部门有效发挥在基层调解组织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不断扩大调解组织覆盖面。
北京市人社部门先后下发10多个有关加强基层调解组织的文件;与市工商联联手推动非公企业及商会、行业协会建立调解组织65家;与工会联手,用3年时间在16个区全部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并实现了街、乡社保所调解组织全覆盖;北京市在新浪微博、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业务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的公司建立了调解组织;去年6月份,通州区协调辖区管委会在13个工业园区建立了调解组织;今年6月份,东城区借助体育馆路街道力量,促使辖区内新成立包括商务楼宇、社区工作者、重点企业等7大类调解组织38家。
目前,一个区、街乡、企业三级和区域性、行业性纵横交织、多元调解、整体联动的调解组织网络在北京市已基本形成。现有的8504家大型企业集团、行业龙头企业和65家商会(协会)调解组织;16个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324个街乡社保所和工会服务调解室,以及工业园区、产业园区调解组织,正在维护首都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大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坚持积极主动预防尽力减少争议发生
近年来,面对劳动争议一直高位运行的严峻形势,北京市各级仲裁部门注重打好预防劳动争议的主动仗、进攻仗,自觉做到“三防”:
加强宣传法律提前防。市仲裁处坚持每月通过政务微博和局门户网站,发布微案例和典型案例;2015年6月份,北京市还从2014年处理的劳动争议案件中筛选梳理了10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以及10个争议防范风险点,向社会发布。
盯住重点部位用力防。针对非公企业劳动争议多的特点,2013年8月,市人社局与市工商联联合召开非公企业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工作会,为西城区总商会等16个劳动争议预防调解试点单位颁发了牌匾;怀柔、平谷等多个区,对劳动争议多发高发企业,都要及时找企业负责人约谈,规范用工管理;今年,西城区仲裁院与金融街中心联合,给予金融企业相关政策与服务指导,有效遏制了金融类企业争议案件增多的势头。
发现争议苗头及早防。近两年,亦庄开发区近50家规模以上企业裁员2万余人。仲裁委及时指导调解组织对企业裁员方案进行审查,最终未出现一起集体争议。
加强调裁服务对接提升调解专业化水平
“现在就李安(化名)工伤案件进行审理……”这是今年5月11日上午,海淀区仲裁院采取请进来的办法,对辖区内街乡22名调解员进行业务培训的一个镜头。
据北京市人社局调解仲裁处副处长廖志国介绍,全市各区普遍建立了调裁服务对接机制。各区坚持每年组织辖区基层调解员就新出台的劳动法律法规和争议调解技巧、典型案例分析等内容进行业务培训;仲裁员分片包干,负责对所包调解组织的调解员进行业务培训、日常指导和咨询;推广流动仲裁庭,组织辖区调解员一起进行庭前谈话、庭前调解,旁听案件审理,庭审结束后仲裁员对案情、证据和法律适用进行讲解。
各区仲裁部门还与调解组织建立重大集体争议预防预警机制,由仲裁部门提前介入指导处理。2014年底,华堂公司因内部经营结构调整,准备撤销涉及300余名员工的西直门店,因经济补偿金问题发生争议。辖区街道第一时间向西城仲裁院通报,仲裁院随即指派经验丰富的仲裁员指导街道调解组织安抚职工情绪,向企业人员宣讲法律。通过做工作,双方达成了协议,确保了商场撤店零争议零。
创新调解方式方法提高调解工作效能
今年5月中旬,某印刷公司127名职工到通州区仲裁院反映公司拖欠工资。因公司经营困难,无法在短时间内补发工人工资。为尽快化解矛盾,通州仲裁院启动劳动纠纷联动化解机制,联系属地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及时约谈双方当事人。经过多番努力,终使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约谈调解,是通州区化解集体劳动争议的一大创新。
除此之外,通州区还采取以区仲裁委为主导、区总工会协同参与、乡镇劳动监察分队辅助调解的“三位一体”的调解模式。在劳动争议萌芽阶段,即由仲裁与工会、监察分队组成的专业调解团队及时介入,政策指导、法制宣传、检查督促三项工作齐头并进,积极引导当事人双方通过调解化解争议,调解成功的现场制作调解书,调解不成的及时引导进入仲裁程序。
据了解,近年来,北京市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和方法手段,着力提高调解工作效能。
多年前,北京市已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先行机制和调解建议书制度,在尊重当事人自愿选择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其到就近的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先行调解,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朝阳区仅2015年就为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引导当事人调解争议3643件,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640余万元。
通州、海淀等区仲裁部门还坚持每年把案情简单、标的额较小的案件委托给区或街乡调解中心进行调解,调成达成协议的,经仲裁审查确认置换成调解书;调不成的,就地开流动庭。2015年,通州、海淀区仲裁院分别委托调解劳动争议达1195件和590件。(杜宝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