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辽宁人才派遣网,在这里为您提供最一流的人力资源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HR资讯-行业动态

悠悠爱才心 拳拳报国情

弘扬重才爱才风尚

在上世纪80年代,科研工作者收入普遍偏低,生活艰苦。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搞导弹不如卖茶叶蛋,拿手术刀不如拿剃头刀。”

1990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给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发放特殊津贴,每人每月100元。当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共有1246位杰出人才获得特殊津贴。他们中包括学部委员、工改前1-4级的科学家和教授、批准的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以及获得高等级科技奖励的骨干人员。

100元,相当于当时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月平均工资的50%。在当时经济条件下,特殊津贴对体现知识分子创造性劳动的价值,改善他们的生活待遇,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起到了积极作用,让一线专业技术人才直接感受到了来自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与温暖。

“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特殊津贴奖励我们这些知识分子,这使我们看到党和真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享受特殊津贴人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赵鹏大动情地回忆。

此后,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实行特殊津贴制度,选拔享受特殊津贴人员,并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实际情况,逐渐完善选拔政策,扩大选拔范围,强化联系服务。

2021年5月11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特殊津贴制度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座谈会,对广大特贴人才创新求实,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等作出的贡献予以充分肯定。强调,特殊津贴是党和尊重、关心、支持人才的重要制度安排,实施30年来取得显著成就。这一制度不重物质奖励而是强化荣誉激励,有力推动广大科研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发挥才干、积极投身建设和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待遇水平的不断提高,自1995年起,特殊津贴改为一次性发放,荣誉终身保留。目前,特殊津贴制度已发展成为以精神激励为主的荣誉性制度,获得者无不将其视为莫大的荣誉和肯定。“这份荣誉是任何东西也代替不了的。”享受特殊津贴人员普遍认为,特贴不仅是物质奖励的事,而是代表党和对自己专业技术水平、所作贡献的充分肯定,是全社会对知识和人才尊重信任的体现。

“特殊津贴制度,传递了党和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主要方针,有力增强了广大人才的向心力创造力凝聚力,激发了广大人才的爱国报国情怀,在落实党的人才方针政策、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把各方面人才凝聚到党和伟大事业中来发挥了重要作用。”人社部专技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的品牌

2015年10月5日,一个消息令举国沸腾: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她的履历中,眼尖的人发现,这位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的科学家其实早名列第一批享受特殊津贴人员的名单里。

特殊津贴制度实施以来,就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紧密结合,紧紧围绕党和事业发展需要,不断改进完善选拔范围,人选从最初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到现在覆盖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两支队伍,从最初主要集中在中央单位到现在覆盖地方、企业、新社会组织等体制内外各类单位,促进了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

突出高端引领,培养造就了一批高层次人才。

数据显示,设立更高科学技术奖以来,33位获奖的杰出科学家均是享受特殊津贴人员。在近些年新增选的两院院士中,享受特殊津贴人员占到90%以上。在特殊津贴制度的带动下,全国近20个省区市建立了省级特殊津贴制度,部分地市还建立了市级特殊津贴制度,逐步形成了上下衔接、梯次递进的人才选拔培养制度体系。

有力提升技能人才地位,带动了更多青年走技能成才之路。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8年起,将高技能人才纳入享受特殊津贴人员选拔范围,使他们享有与科学家、工程师同样的荣誉和地位。许振超、高凤林、徐小平等一批大国工匠和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正成为广大青年技能人才的学习榜样和追赶目标,激励他们坚定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发挥传帮带,起到了选拔一批人带动几代人的作用。

很多用人单位充分发挥享受特殊津贴人员传帮带作用,享受特殊津贴人员通过担任合作导师、组建团队、领衔项目等形式,带动促进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形成了优秀人才参加团队、取得成果享受特贴、更好发挥模范作用的良性循环。如长征五号火箭团队,总指挥、总设计师等团队核心人员均享受特殊津贴,目前323名团队成员平均年龄约37岁,近年来有3人新享受特殊津贴。

经过30年发展,特殊津贴制度已经成为我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品牌,带动形成了以特殊津贴制度为主体,结构合理、梯次衔接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选拔培养制度体系,对加快建设人才强国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激扬爱国奋斗奉献之志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造福人民,强国兴邦,这是一代又一代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怀揣的报国之志。

享受特殊津贴是党和给予人才的崇高荣誉。沐浴在爱的温暖下,广大专家人才更加坚定爱国奋斗奉献之志,不断激发创新创业创造热情,为增强我国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聚焦重大战略攻坚克难——

一批批享受特殊津贴人员聚焦重大战略,甘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剑”,勇于创新,敢于超越,取得了一大批标志性创新成果,建设了一大批高质量工程项目,攻克了一大批专业技术难题,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提升了社会民生事业服务水平。

在表彰的9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于敏、孙家栋、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钟南山等6位科学家均享受特殊津贴;18位获得“荣誉称号”的专业技术人才中,程开甲、南仁东、李保国、张伯礼、陈薇等14人享受特殊津贴。

[返回上一页]
在线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