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辽宁人才派遣网,在这里为您提供最一流的人力资源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HR资讯-行业动态

就业扶贫圆了致富梦

秋送爽,瓜果飘香。日前,记者来到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蟠龙镇东壕村残疾人党小应家里,只见她坐在炕上麻利地折叠板栗手提袋。党小应因患病,双腿残疾无法行走,一家人生活困难。在就业扶贫中,经区人社局和区残联牵线,党小应在家中为宝鸡卓彩印刷公司加工纸袋,家庭年纯收入3.5万余元。党小应说:“如今,丈夫在宝鸡打工,孩子上着学,家里盖了新房,收入也稳定,幸福生活让我赶上了。”

 残疾人党小应为企业加工手提袋。

党小应家这种情况,是金台区推进就业扶贫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今年前9个月,全区在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公益专岗、就业培训等方面强劲发力,已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107%、、103%,“就业扶贫”圆了贫困户的“致富梦”。

精准就业 让贫困户找到合适岗位

就业是民生之本,技能是就业之根。就业扶贫贵在“精准”,只有找准“穷根”,才能靶向发力,拓宽贫困人口的就业渠道。金台区作为宝鸡主城区之一,打出了“培训指导就业、专岗对接就业、基地吸纳就业、创业带动就业”的“组合拳”,绣出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精准之“花”。


蟠龙镇索家村残疾人贫困户索小应加工手工艺品。

今年以来,金台区委书记宁怀彬多次走街串巷、进村入户,进行实地调研,要求人社部门一对一、实打实、心贴心地帮扶,让贫困群众有活干有钱赚,脱贫不返贫。金台区区长薛建恩一上任,就把就业扶贫抓在手上,要求依托工业园区、农业园区等,丰富培训内容,拓宽就业渠道,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技能“短板”问题。

金台区金河镇宝丰村的王天平,曾在宝鸡做蔬菜批发生意,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他返乡创业,在村上成立丰庆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50户贫困户入股。三年来,合作社先后争取资金150万元,提升基础设施,添置运输车辆,在村上种植蔬菜、葡萄等农产品,产量比过去提高了30%。目前,合作社流转土地320亩,年产值超过80万元。全村50余户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连续三年每户分红1200元以上。

转移就业 让贫困户实现就近上班

人有恒业,方能有恒心。转移就业,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区上以“春风行动”招聘会等活动为载体,为贫困人口搭建信息、对接、协作三个服务平台,随时发布就业扶贫信息,满足贫困人口不同就业需求。全区68个村建立起公共就业服务站,联系9个人力资源公司,对口9个涉农镇街,开展“9+9”劳务协作。

针对有劳动力、无资金、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户,区人社局提供保洁、保绿、幸福院管理员等公益性岗位,帮助贫困户就地就业、就近就业。目前,全区托底安置贫困劳动力385人。


贫困户党倩自主创业办起了美食摊位。

家住金台区硖石镇贺家渠村的党倩,是个精明能干的农村妇女,因丈夫患白血病,家庭开销过大陷入贫困。面对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党倩决心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撑起这个家。去年,她从“就业淘宝”平台上得知信息,市区泰森美食城有餐饮柜台招租,于是就参加区人社局组织的就业培训班学习烹饪。掌握一技之长后,党倩在美食城办起了“川香和小炒木桶饭”,不到一年时间,纯收入4万多元。近日,金台区人社局为鼓励她坚定创业信心,送去了3000元的创业补贴。党倩说:“多亏人社局帮忙,我不但免费学到了烹饪技术,还收到了创业补贴。我要好好干,把生意做好,把日子过好。”


贫困户刘文涛夫妇依靠养猪走上致富路。

扶智就业 让贫困户树立脱贫信心

“扶志”是基础,“扶智”是前提,“扶技”是关键。为此,金台区与陕汽集团、吉利汽车等名企签订协议,采用“订单式”“基地式”培训,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贫困群众在“看得见”的变化中有更多获得感。

为了帮助贫困户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区上在扶技培训中,增设了扶智扶志课,让群众既“富口袋”更“富脑袋”。在培训方式上,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农闲时间,实施中长期和短期培训,让贫困户白天挣钱、晚上学习。

针对劳动力分散的实际,区上在金河、硖石、蟠龙三个镇的中心村,开展送教上门、专车接送等服务,减轻贫困户经济负担,先后举办了家政服务、汽车修理等培训班。今年以来,贫困劳动力共参加技能培训199人、创业培训23人,共收到生活补贴和交通补贴9.48万元。

今年27岁的贫困户王哲,家住金台区群众路街道五星村,他自幼肢体残疾,由于对计算机感兴趣,便在自强中专计算机专业学习,毕业后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在就业扶贫中,金台区人社局和驻村书记牵线搭桥,帮王哲在宝鸡市康复医院找到合适岗位,让他发挥一技之长,从事资料整理、信息处理等工作,每月能拿到近2000元工资。

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冲刺阶段,金台区上下以攻坚拔寨的使命感、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强技能、稳就业、抓提升,用“就业扶贫”点亮贫困户心中的梦想。

[返回上一页]
在线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