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辽宁人才派遣网,在这里为您提供最一流的人力资源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HR资讯-行业动态

全链条支撑创新 多元化服务人才

两年来,新增注册企业6271家,形成创新成果224项,“生产型出口企业出口退税服务前置”模式等4项制度创新成果获国务院发文全国推广(表扬),已成为带动四川省泸州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地处西部怎样让数千家企业迅速集聚、长效发展?地区财力有限如何实现产业更新、创新迭出?

——近年来,川南临港片区不断完善人才服务机制,以人才支撑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

需求导向,定好用活引才政策

川南临港片区挂牌之后,就以1号文件的方式,印发了《集聚高层次人才十二条措施》(以下简称“十二条措施”),着力解决人才缺乏问题。

“在外发展本来不错,但为了和家人团聚,我尝试着咨询了川南临港片区,没想到当天就得到了层次认定、可享受的待遇等人才政策回复,我很满意。”清华大学博士后、川南航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副主任郑伦贵说,“川南临港片区的人才政策让我毫不犹豫决定回来。”

“十二条措施”从岗位激励、贷款贴息、专家工作站补贴等,到人才签证、落户、子女入学、家属随迁等方面,都明确了政策保障。同时,针对企业,不论是实际用人单位还是人力资源企业,不论是全职引进还是柔性引进,只要引进了符合相应条件的高层次人才,都可享受引才补贴,大大提高了企业引才用才的积极性。

除高层次人才外,当地产业发展的急需紧缺人才也可享有相应政策保障。“凡获得航运物流、经济金融等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具有相应资质或经历的专业人才,经认定可作为自贸区急需紧缺和实用人才,享受相关待遇。”在2018年7月中国泸州人才发展大会召开前夕,川南临港片区发布《急需紧缺和实用人才引进激励办法(试行)》,为广大人才抛出了橄榄枝。

目前,川南临港片区已柔性引进、省级人才55名,全职引进急需紧缺和适用型人才200余名,1000余名人才纳入后备人才库,5家企业被评为引才“伯乐”,政策虹吸效应充分显现。

事业留人,搭建人才创业创新平台

“科研工作者对未来充满好奇心,期待一次又一次的超越,也渴望有更大的平台。”香港中文大学博士肖占刚,在完成3年博士后研究工作后,从2016年起,担任西南医科大学教授,博士、博士后导师,主攻肿瘤免疫治疗,他说:“随着自贸区落户泸州,政策不断落地兑现,依托西南医科大学的生物医药高端技术及临床资源,引进香港中文大学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开展转化,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川南临港片区为引进人才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建立川南医学转化研究院,提供1000平方米科研场地,投入1000余万元完成基础装修和设备采购,为肖占刚等一批知名院校的高材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

2018年以来,川南医学转化研究院与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医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四川大学泸州产业技术研究院落户川南临港片区,西南财经大学泸州自贸区研究院建设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川南临港片区已建成专家工作站、研究院、实验室等人才集聚平台12个,吸引专业人才团队130余个,实施项目200余个,经济产值超过10亿元。

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才创新创业,川南临港片区抢抓四川“突出南向开放”机遇,建立泸州人才创新创业投资基金,积极筹建自贸区产业发展基金,启动打造13万平方米的创新企业孵化基地,积极构建全链条创新创业体系,为人才搭建开放开阔的创业殿堂。

多元服务,让人才来了就不想走

“人力资源是朝阳产业。区域经济的加快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产业的强力推动。”上海外服泸州分公司负责人表示:“非常看好川南临港片区的发展前景,上海外服将利用更多资源为川南临港片区引入大量的专业人才。”

去年以来,川南临港片区依托中国酒城人才港,打造人力资源产业园,引进上海外服、深圳一览网络等20家人力资源企业,开展人才培训、人才招聘、人才寻访等业务。同时,针对各类人才定期开展培训、沙龙、露演等活动,让人才倍感温馨。目前,产业园已服务人才17000余人次。

今年7月,四川省正式批准川南临港片区自主开展部分专业副职称评审。职称评审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发了职称评审信息系统,除现场答辩环节,其他评审过程可实现“零见面”。川酒集团负责人表示,“职称评审权限的下放,将会对人才和产业集聚产生更强大的吸引力。”

为更好发挥行政服务职能,川南临港片区还成立了全省人才工作局和人才服务中心,打造了中国酒城人才网、高端人才服务窗口,通过“线上+线下”路径,为人才提供工作、生活、学习等全方位一站式服务,让人才“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跑”。

“这里让人才来了就不想走。”肖占刚说。

[返回上一页]
在线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