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车间建村头 就业增收尝甜头
就业是民生之本。送钱送物式帮助虽能解贫困群众一时之急,但缺乏长远帮扶的作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对贫困群众进行帮扶的更好方式,就是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在推进就业扶贫中,七星关区积极探索扶贫新模式,以发展“扶贫车间”助农就业增收、脱贫致富,使“扶贫车间”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助推器。
往年在国庆节这个时段,七星关区撒拉溪镇钟山村贫困户张秋霞早已背着铺盖在外奔波务工。
但今年,她却过上了每天“夫妻双双把家还”的小日子,因为她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找到了稳定工作,每个月都能拿到固定的工资收入。
“我一直想在家门口找份工作,现在终于实现了。在这里上班方便,还能照顾家人,有工资收入,挣的钱不比外出务工少。”张秋霞脸上洋溢着笑容。
“大概可以换150把锁芯,没有什么难度,工资80元,上班时间也很灵活。”张秋霞说,她所在的“扶贫车间”,主要是对挂锁进行简单包装,这份工作对她来说容易上手。
就业扶贫为更多贫困人口找到增收致富的渠道,“扶贫小车间”起到了“脱贫大作用”。
此前野角乡沙拉槽村群众增收渠道比较单一,然而从今年8月开始,村民李巧月成了“上班族”。“从家里走半个小时就能到车间。”李巧月上班第一个月就拿到2000元的工资。
李巧月所在的“扶贫车间”采取“企业+车间+贫困户”的模式经营。该“扶贫车间”前期投入60万元购进设备,吸纳120人报名参加,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技能培训。通过培训,60人成功上岗,贫困户占了三分之二。
如今,随着“扶贫车间”遍地开花,许多像张秋霞、李巧月一样的农村妇女走出家门,实现稳定就业。
“我们立足产业实际,瞄准脱贫攻坚目标,积极探索建立不同种类的‘扶贫车间’,使‘扶贫车间’不断发展壮大,吸纳更多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增收致富,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增添新动力。”七星关区人社局局长吴道国说。
在建设“扶贫车间”的工作中,七星关始终把有利于群众增加收入作为重要标准,在实践中注重选择脱贫效果好、群众收益快,发展已有基础、群众普遍认可、前景可预期、未来成支柱的产业作为“扶贫车间”的重点项目。
“我们要通过建好扶贫车间,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为脱贫提供源动力,为更多贫困人口找到就业出路来助力脱贫,用更好更多‘授人以渔’的‘造血’扶贫模式来推进精准脱贫。”在近日召开的七星关区脱贫攻坚专题会上,七星关区委副书记、区长胡敬斌再一次就“扶贫车间”的重要性进行强调。(张广为)